走神与创新

肖 瀚

众所周知,创新需要“放飞”大脑。但您知道吗?走神也是“放飞”大脑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很多语境中,走神被认为是一种有害无益的行为。比如,学生们很怕在课堂上被老师逮到走神,这通常意味着晚上回家免不了被父母一顿猛剋。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研究显示,心神不定的人在需要集中精力的场合中往往表现较差,因此在各类考试中的表现通常不会太好。

但其实,走神也有不少好处。一个典型的佐证就是,在那些记载各领域“大牛”一生的传记文学中,经常会出现灵光乍现的场景。比如,阿基米德就在浴缸里想出了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著名数学家亨利·庞加莱的传记中也有类似记载。那时候,他正致力于解决一道数学题,但一直不得要领,直到他决定暂时将谜题放下,到海边休息几天。“一天早晨,我正在海滩上散步,想法一下子冒了出来……简洁明了,我几乎马上就能肯定,三元二次不定方程的算术变换等价于非欧几何的变换。”

历史上还真有不少科学家认真研究过走神这件事,而且还赋予了它一个让人“不明觉厉”的名字——思想孵化期(incubation)。奥地利生物学家安德烈亚斯·瓦格纳在其著作《如何解决复杂问题》中指出,思想孵化期虽然悄无声息,但确实能够增强创造力。“如果针对一个复杂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却徒劳无功,那接下来你可以进入一个要求不高、不需要全神贯注的状态,走路、洗澡、做饭,什么都行,这样你的意识就可以自由放飞。当意识飞掠过复杂问题时,解决方案也许会突然浮现。”

还有学者专门就此做了思想试验:135名大学生接到指令,要求他们找到日常用品的非常规用途,如砖头或铅笔。测试开始后,负责测试的心理学家打断了第一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不相关的任务。这项新任务不用费什么力气,只需从一组数字中区分出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目的是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之后,这些学生被要求继续原本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比那些没有被打断的第二组学生给出了更具创造性的答案。

这个思想试验还有一个进阶版本:第三组学生也和第一组一样被打断了一下,但他们中途需要完成的是一项需花费更多注意力的困难任务。结果是,他们给出的答案不如第一组的有创意。由此可以看出,那些容易到不需要太多注意力就可以完成的“闲事”可以帮助人们放飞思绪,开拓思路。

如果说走神可以增强创造力,那么它的另一面“入神”,即专注的作用则正好相反。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入神虽然对于创造力没什么帮助,但在逻辑推理方面助力明显,尤其有助于学生提高标准化学术测试的成绩。换句话说,走神和入神其实分别代表了创新的两个阶段,前者与灵感相关,代表了从0到1的质变;后者则与继续深入挖掘有关,是从1到N的发动机。

这一研究成果也与遗传学相互印证。遗传学认为,生物进化需要在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生物学术语,特指在小群体中个体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之间作出平衡。自然选择要推着生物“往坡上走”,遗传漂变则反其道而行之,人类文明就在这一张一弛间不断前进。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企业发现了走神的功用,并尝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促成”员工走神。比如,有些科技公司、文创企业会提供极具个性的工作空间,里面有各式各样奇怪的装置,包括滑梯、消防杆、吊床、桌式足球等。还有一些企业允许员工带着宠物上班,于是,你能在办公室里看到这样的奇景:A家的哈士奇杠上了B家的三花猫,C家的鹦鹉站在工位高处抻着脖子看热闹,员工们就在这鸡飞狗跳的环境中工作着,一片“欢乐祥和”。

看来,走神并非浪费时间,而是大脑试图通过一种另类的方式,努力寻找完成“地狱级”任务的通路。正如《如何解决复杂问题》中所言,在记忆中漫游对未雨绸缪是至关重要的。在思维构筑的“景观”里,创造性人才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游历,还能够很快地移动,甚至是瞬间远距离传送。“有这种能力的生物体,在生物进化里已经取得了成功”。

2024-08-10 肖 瀚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9147.html 1 <p> 走神与创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