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科普接地气有人气

李丹丹

日前,上海市为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开设科技传播中高级职称评审通道,20多名科普从业者获评科技传播高级职称。这一举措拓宽了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定渠道,为他们搭建更加坚实的职业阶梯,意味着科普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它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桥梁,更是科学精神的灯塔,照亮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道路。前不久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提升,反映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这离不开科普工作者的努力。

科普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多元,这对科普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科普工作者需持续提升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首先,科普工作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应关注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展动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为公众带来丰富、多元的科普内容。

其次,科普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向他们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更好服务生产生活是科普的价值所在。科普工作者要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的科普,努力把科学知识、科技成果送到群众身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最后,科普工作者要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更好对接群众需求,提高科普精准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在互联网时代,科普有了许多新模式、新形式、新手段。比如,有人办起“流动科技馆”,将科教资源送下乡;有教授变身科普网红,把“厚知识”讲“薄”;有人结合文化、习俗和方言,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内容;有人在新媒体平台策划创作现象级“爆款”科普短视频……让科普深入人心,需要科普工作者与时俱进、创新思路,运用多种传播手段,贴近当下的接受习惯,让优质科普内容得到更好传播。

科普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创造能力。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科普事业的行列,用智慧与热情播撒科学知识的种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作用。

2024-07-14 李丹丹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7688.html 1 <p> 助力科普接地气有人气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