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石头纸”上刻匠心

——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岩石制片师李裕杰

本报记者 乔文汇

如何将岩芯石片切割成厚度仅有0.03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二分之一、一张普通打印纸三分之一的薄片?怎样能让“石头纸”薄而不破?李裕杰的工作,主要就是解决这两道难题。

作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的岩石制片师,李裕杰一直在与石头打交道。不过,他总是拗着石头的性子:石头本来形态硬朗健硕,却非要让其“瘦身”。

“这些采自准噶尔盆地地下深处的岩芯,只有变身为薄片,才能更好地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以寻找石油、天然气的踪迹。”李裕杰从事这项工作逾34年,已经制成6.9万片近乎透明的岩石薄片。

练就磨功

握住李裕杰的手,感到柔软而有力。“要温柔对待每一块坚硬的石头,呵护好这些采自地下的宝贝。”由于长年打磨岩石,他的手指比普通人要薄一些,两个无名指的指纹已被磨掉。李裕杰说,在方寸之间,要把握好毫厘间的精度,就得靠这双手练就的“磨功”。

“关键要练手感,把握好节奏和力道。”岩石制片共有13道工序,其中最难的就是磨片,就是将石片打磨到0.03毫米的厚度。用力太轻,磨不出来成品;用力过重,则会磨坏样本。“这没有捷径可走,就得多上手练手感。磨石头,也是在磨岁月。”李裕杰说。

1990年,李裕杰初入行时,师傅艾力·麦麦提不教别的,就是让他勤上手。“磨片一开始要‘进攻’,主动发力;后面则要‘防守’,不能用力过猛。总之,要专注,掌握好火候,才能成功。”没过多久,李裕杰就悟出一个道理:练手感,其实就是练耐心。

磨片时,磨盘飞速旋转,稍有不慎就会划破手指。“找到感觉,就上道了。就像学骑自行车,学会了,那种感觉就一直都在。”干上了这一行,李裕杰越发沉稳、执着。

令李裕杰难忘的是,师傅艾力·麦麦提退休时,大家请他谈谈感受,这名从业44年的岩石制片师一言不发,而是伸出双手,年轻的同事们看到这双没有指纹的手,都惊呆了。

“师傅打磨了数万片岩石薄片,帮助科研人员实现准确判断、发现油田,他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始终激励着我。”李裕杰说,“师傅这双没有指纹的手,见证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折射了专注的力量。”

保持钻劲

0.03毫米,这是合格的岩石薄片厚度。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岩石薄片的观测质量和厚度紧密相关,太厚了,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太薄了,又容易把整个岩石薄片磨坏。”李裕杰解释。

随着油田生产提速,岩石制片工作量一度增长了几倍,不合格品和差评反馈也随之增多。怎么改进?李裕杰一方面不断地进行试验,反复琢磨,一方面查阅书籍资料、请教专家,经常茶不思饭不想。他暗下决心:“不获得最佳答案决不罢休。”李裕杰从戈壁滩捡回来很多石头,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做试验,从1毫米到0.01毫米,他试验了上千次,最终找到了岩石薄片最佳厚度——0.03毫米。

在这个厚度下,薄片结构清晰、信息完整,用于分析地下油气蕴藏更为精准。接下来,李裕杰和同事都和这个数字较上了劲,磨片时反复用卡尺量、用显微镜看,以保证每块岩石薄片厚度恰好是0.03毫米。此后,岩石制片合格率提高到了99.9%,而这0.03毫米的数字也被写入了岩石制片的行业标准。

“要干成一点事,得有一股子钻劲。”李裕杰说,“保证工作高标准,离不开工匠精神。成败就在毫厘之间,为了0.01毫米级的精度,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有一次,在一个油田发现公布前,要在岩石薄片中寻找碱性矿物,以更好证明这一油田的存在。但是,这种在此前各项科研推演论证中都存在的矿物,实际观测时怎么都找不到,专家怀疑问题出在岩石制片环节——在制片过程中碱性矿物被自来水溶解了。

李裕杰和专家一起开展了攻关。

他们把自来水换成苏打水、食盐水、氯化钾溶液等,每种溶液确定最佳浓度,每换一种配方,就要重新做一遍实验。就这样,他们用几十次失败换取到了最后一次的成功。显微镜下,新的岩石薄片上碱性矿物清晰可见。“努力没有白费,能为油田增储上产作贡献,我感到非常骄傲。”李裕杰兴奋地说。

身怀快招

白大褂、护目镜、防尘口罩、隔音耳塞……工作时,李裕杰全副武装。“现在条件好多了,各种装备配备齐全,只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做好工作。”

由于科研需要,需将地层深处采集的岩石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成薄片,李裕杰和同事经常连轴转,这就要身怀“快招”。“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又好又快,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对如何出“快招”,李裕杰有着深切感悟。

一天中午,李裕杰和同事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在当日下班前将76块岩石制成薄片。按照正常进度,完成这项任务需要3天时间。“因为要对地下油气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因此急活往往质量要求更高,一点不能马虎。”李裕杰回忆说。

大家顾不上午休,迅速行动起来,磨片声响个不停,忙得顾不上喝水,终于在当日下班前圆满完成任务。“因为连轴转,手指头磨出了血点,到最后手都麻木了。”每次完成紧急任务,李裕杰都感到既兴奋又开心。

分秒必争,毫厘不爽。对李裕杰和他的同事们而言,“我为祖国献石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李裕杰说,面对紧急任务,确实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到今年底,1964年出生的李裕杰即将退休。“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天。”李裕杰指着徒弟们满怀信心地说,“这个职业需要传帮带,以后就看他们的了。”地质实验中心不仅传承操作技术,也传承着责任心。

在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从事企业文化和宣传工作的马聪,入职之初到地质实验中心锻炼,跟随李裕杰学习岩石制片。在学习锻炼中,马聪逐渐体会到岩石制片工作的不易。

“师傅们在当初也总划破手指,不等伤口愈合就坚持练习,令人钦佩。”马聪说,“李裕杰师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在任何岗位、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我会在工作中不断把它传承下去。”

2024-07-14 本报记者 乔文汇

——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岩石制片师李裕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7687.html 1 <p> “石头纸”上刻匠心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