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深中通道架起湾区融合又一动脉

□ 本报记者 杨阳腾 张建军 喻 剑

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将正式通车。

一桥架东西,湾区共腾飞。从深圳市宝安区出发,一路向西,途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西人工岛、深中大桥,在位于中山侧马鞍岛登陆,便来到了中山市翠亨新区;而通过万顷沙互通,则可经由南中高速,前往广州市南沙区。这项国家超级工程不仅将深圳市与中山市的通行时间从120分钟缩短至30分钟,更好似架起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链接口,将珠江口“黄金内湾”沿岸城市及辐射区域串联起来,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

构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等待多年的深中通道终于开了!”深圳市兆力电机有限公司深圳工厂厂长龚啸欣喜地说:“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各类电机研发、生产、制造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等地,产业链配套则来自中山、广州、佛山等地。深中通道的建成,将大大提升物流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服务客户,初步估算运营成本将节省近20%。”

开源网安(珠海)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剑冬于今年4月在抖音平台发布了题为《深中通道到底能节约多长时间》的2个视频,引来近千条评论,浏览量高达20多万人次。2022年,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在珠海高新区设立子公司,被派驻珠海的周剑冬每周要往返于深珠两地,他说:“大湾区互联互通,为‘两边跑’的上班族省下50公里路程和1小时时间。”

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岸的重要交通要道,深中通道将极大地便利深圳、中山乃至周边城市居民出行。

一系列路网交通设施也将伴随深中通道同步建成。广深沿江高速二期工程“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将增强深圳东西高速道路主骨架的联系,运力辐射珠江两岸。深中跨市定制公交专线、深中跨市公交接驳线路、深中机场专线将同步开通,位于中山博览中心的深中航空港将同步启用。大湾区内深圳、中山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将成为现实。

深中两地“政务服务同城化”也逐步实现。“作为深中通道西岸着陆点,2022年,我们率先开设了线下‘深中通办’实体专窗,并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区实现了首批超300项事项通办,涵盖两地医保、社保、公积金、人才、企业开办等高频业务。近期,在宝安区的支持下,我们增设了深圳医社保自助服务机,可24小时办理超过110项深圳医社保事项。”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欧伟松告诉记者,随着专窗办、自助办、云导办等多种渠道的打通,如今两地企业与居民在翠亨新区也能办成“深圳事”。接下来,翠亨新区还将加快深中两地平台互联、数据互通,进一步实现两地指尖服务深度互联,积极推动两地智慧城市互联共建。

如何让深中通道的链接效应进一步放大?6月20日,来自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市宝安区、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中山市翠亨新区正式“牵手”,将共建人才活动轮值机制、区域政策协同机制、数据共享与信息互通机制。“三城四地各有所长、强强联合,必将释放出‘1+1+1+1>4’的效能。”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表示,将以党建共建为引领,促进深中通道沿岸沿线城区从“物理联合”向“化学聚合”转变,共同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重塑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长久以来,受阻于交通阻隔,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近年来,随着大湾区建设步入深水区,东岸在以深圳为代表的城市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受限等难题;西岸中山、江门等城市拥有更为广阔的产业空间、相对较低的人力、土地成本,正走在依靠科技的“二次创新”的十字路口。

深中通道将打通区域经济融通发展的“任督二脉”,从时空层面的“硬联通”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软联通”,有效补足西岸产业能级跃升中人才、科技、资金等发展短板,并为东岸产业空间拓展以及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提供支撑,推动实现区域产业优势互补,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深圳市发展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深中通道这座桥使得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能更好地流通。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投资便利化的安排,两岸可以实现互助共赢,共同打造良好的东西岸营商环境,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

走进彩迅工业(中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机械手臂在忙碌工作。“中山的设备制造能力很强,这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就是由火炬高新区内的一家企业设计完成的,为我们节省了布局数字化车间的时间。”彩迅公司副总经理崔健说,深中通道通车后,有利于两地人员流动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目前,彩迅工业园已吸引十余家大湾区上下游企业进驻。

与彩迅公司一样,在深中合作创新区,还有比亚迪、东方龙大、朗翼、智岩等一批来自深圳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带动中山火炬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还进一步促进了深中两地的产业融合。中山火炬高新区经济和统计局副局长陈国柱说:“我们有信心为企业提供‘类深圳化’营商环境,让感受过‘深圳速度’的企业到火炬高新区有回家的感觉。”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极大地促进深中乃至珠江口沿岸城市人才流动,有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山市阜沙镇副镇长杨耀强表示,为迎接深中通道的建成,阜沙镇大力推动产业空间升级优化,整备土地约2100亩,出台了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成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科创产业引导基金,并与高校协同搭建技术创新载体,旨在以最优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阜沙镇正筹建通航机场,为载重无人机企业生产提供基础条件,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2022年10月,专业从事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以及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深圳市健仓科技有限公司,看准深中通道带来的珠江口沿线“黄金内湾”发展新机遇,在中山布局投资了维琪美妍产业园。

“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制造业企业普遍认为:深圳可作为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发挥其在创新、人才和金融方面的优势,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创新;中山可侧重于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成本优势,提高企业规模效益;通过深中两地的协同发展,企业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圳市健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泽润告诉记者,“中山既能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又能与深圳共建共谱更完善的物流体系,利用深圳高效且发达的金融市场,借鉴深圳成熟的服务业经验,两地可在沟通合作中共同进步。”

于2004年成立的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是中山市首家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山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陈云说,中山留创园今年迈出了与深中孵化器行业合作的第一步,致力于构建“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区域产业孵化协作格局。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留创园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共建孵化载体,着力构建深中创新创业生态。

推进区域一体化互联互通

以桥为媒,不止于深中。深中通道更似一个大湾区的“超级接口”,为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经此延伸,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将直接“牵手”,粤东、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将串联成一体,在大湾区构建起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维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带动周边辐射区域生产力布局及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了解到江门产业配套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等优势后,广东中星创城智谷储能有限公司着手在当地进行产业布局,目前已建成3.6万平方米厂房。项目离高速口仅3分钟路程,在深中通道开通后,40分钟可到达深圳宝安机场。

广东中星创城智谷储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关镇说,深中通道的建成,预示着深圳与江门新会在储能产业合作上的广阔前景,为双方带来共赢的增长机遇。通过产业链整合、精准招商,以及“深圳总部+江门基地”和“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的双模式联动,加强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3年10月落户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的广东大族半导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超10亿元,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大族半导体业务面向全国各地,需要便捷的交通畅通与客户的联系,深中通道将有利于缩短我们到深圳机场的时间。”广东大族半导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战略部总监娄询说,“南沙集聚了芯粤能、芯聚能、南砂晶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这里也是南沙半导体产业生态的高地。深中通道开通后,地域空间优势更大了,将有利于大族半导体与南沙半导体产业以及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实现更加紧密的‘牵手’。”

正在规划的广州南沙站位于珠江街,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极大畅通珠江街与深圳的联系。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彭希表示,位于珠江街的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以一域发展带动珠江街全域起飞,新一年珠江街将继续强项目、拓空间、优服务、挖潜能,优化辖内经济产业结构,继续向新而行。

一桥架东西,湾区成一体。面向未来,大湾区城市如何紧抓发展机遇?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提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智库的影响作用,引导推动两地深化合作;规划建设产业联动发展区,立足两地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推动低空设备制造区、数字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建设;发挥大前海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吸引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驻,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积极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空间。

2024-06-30 □ 本报记者 杨阳腾 张建军 喻 剑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925.html 1 <p> 深中通道架起湾区融合又一动脉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