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涂圣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科学的理论逻辑、强大的实践伟力,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着党对“三农”发展历史进程的全面认识、对“三农”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大历史观打开了“三农”发展的宏阔视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这些重要论述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基础地位。实践证明,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二是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现代化进程中的每一次重大经济社会变迁,都会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理论。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打破了西方乡村现代化的一般范式,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和潜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像中国这样乡村人口规模巨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的国家,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蕴含的对乡村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方法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境界。

三是具有强大的实践伟力。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指引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以“千万工程”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谱写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实现共富的乡村现代化路径,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推动数亿乡村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必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波澜壮阔的乡村现代化,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2024-06-27 涂圣伟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85.html 1 <p> 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