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

季正聚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

一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的理论。在决定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马克思、恩格斯着重讨论了科学技术的革命性推动作用。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旨在塑造一条以创新推动质优、以质优支撑创新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

二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原则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自由的、无阻碍的、不断进步的和全面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的前提,因而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高科技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成色”,高效能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底色”,高质量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时代践行。

三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过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生产力要素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相较于“发展”,“跃升”这一概念更加强调生产力在“质”上的飞跃和创新驱动下的升级。

四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目的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目的理论的重要创新。

五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前提,这必然要求形成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的重要创新。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2024-06-27 季正聚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82.html 1 <p>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