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手工补息 规范竞争秩序

□ 姚 进

一边是银行经营的息差压力,一边是激烈竞争的揽储压力,有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出现了手工补息的情况,其中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并开展自查整改。

手工补息本是银行用于勘误的工具,但为争夺更多优质客户,占据存款市场份额,基层银行机构绕开内部定价管理,将手工补息异化为高息揽储的手段,用来给大企业客户违规补贴额外的存款利息。大客户存款利率“明降暗升”,这既是一种不良竞争,也弱化了调降银行存款利率的效果。

近年来,监管部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持续引导存贷款利率下降。2019年至今,国有银行2年、3年期存款利率分别累计下调104个、150个基点,降幅远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但银行付息成本不降反升,面临较大净息差收窄压力。个别大企业凭借议价优势,通过手工补息等方式实现“低贷高存”套利,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形成资金沉淀空转,还挤占了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资金,加剧企业账款拖欠现象。

规范手工补息,是监管部门对当前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规模、非理性竞争经营模式和思维惯性的纠偏,对抑制变相高息揽存、有效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手工补息,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后,银行存款付息率将有所降低,对公存款成本持续高企及存款定期化带来的银行负债端压力也会有所减小。同时,此前调降存款利率的政策成效将进一步释放,增强银行在贷款端让利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规范手工补息后,银行存款对企业的吸引力会下降,存款利率和企业预期投资回报率的比价关系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导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有利于更好挖掘内需潜能,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另外,规范手工补息还将推动部分企业存款向金融市场分流,企业可以增加柜台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配置,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理财机构为维持产品吸引力,也会增加权益类或固定收益类资金的配置比例,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优化融资结构。

从长期看,规范手工补息不但可以限制大型企业“低贷高存”的空转套利行为,更好引导企业心无旁骛发展主业,还可以将原本用于套利的富余资金腾挪出来,更多用于偿还拖欠的小微企业账款,促进解开企业账款拖欠“连环套”。规范手工补息后,银行存款产品利率定价也将更加合理。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考虑在负债端增强客户黏性,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动态调整负债期限结构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和利率定价能力。

2024-06-26 □ 姚 进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11.html 1 <p> 纠偏手工补息 规范竞争秩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