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索“一业一园”“一园一业”布局——

专业园区为新兴产业叠加优势

本报记者 刘 成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岛新型显示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精深加工项目,正在做正式投产前的准备,投产后,可年产LED和车载特种玻璃6400万片。而这个产业园,已经集聚了京东方、海信视像、万达光电等30多家上下游企业。

近年来,青岛以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载体,推动新兴产业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截至目前,青岛挂牌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聚了一批大项目,在建项目5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350亿元,已签约待开工项目10余个、计划总投资近340亿元。

“目前,青岛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形成了环胶州湾布局。”青岛发展改革委主任卞成说,其中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位于青岛崂山区,创新、人才、金融等资源富集;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位于青岛高新区,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位于青岛自贸片区,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在城市开放创新第一线,享受高水平开放红利;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产业园紧邻世界一流港口董家口港区,港产城融合发展优势明显。

开放、创新、区位等优势叠加,为园区带来“强磁场”。“人工智能产业园自2023年2月挂牌运营以来,共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技术平台13个,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瞪羚企业’21家,聚集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00多家。”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宋宁宁说,2023年该园区产业规模接近150亿元,带动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80亿元、增长40%。

作为青岛首个挂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开园以来,一直保持“拔节生长”的状态。园区首个开工、投用项目,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已安装生产线22条。今年园区又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集聚。

如今,青岛各个专业园区内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各个环节之间都表现出高活跃度互动,“专业园”模式为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红利。位于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的万达光电(青岛)智造生产基地,一片片空白电路板经过多道工序成功下线,打包入箱。产品的下一段“旅程”将奔赴不到一公里之外的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毗邻的区位,让万达光电可以实现对“链主”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的随时供应。

为抓住“算力”这一机遇,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建立了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双算力中心”——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青岛“海之心”计算中心,在满足园区算力需求的基础上,成为立足青岛、辐射山东乃至长江以北区域的智算枢纽。目前已上线运营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50多家企业,在智慧海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工业质检、智能制造、智慧电力等领域结出了合作硕果。

“建设专业园区,我们力求‘一业一园’‘一园一业’精准布局。”卞成说,青岛各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分别聚焦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配套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组产业基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

2024-06-25 本报记者 刘 成

青岛探索“一业一园”“一园一业”布局——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664.html 1 <p> 专业园区为新兴产业叠加优势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