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调查报告呼吁: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行动

本报记者 梁 桐

老挝遭遇高温酷暑侵袭,最高气温超40摄氏度。图为5月1日,人们走在老挝首都万象街道上时用衣物遮蔽自己。 (新华社发)

6月20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调查报告《人们的气候投票2024》。报告显示各国民众普遍希望其领导人超越各自分歧,快速并广泛采取措施应对当前的气候危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据此呼吁各国领导人和决策者,在制定下一阶段气候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全球范围的共识性民意。

报告指出,此次民调在77个国家开展,覆盖样本能够代表全球87%的人口,是当今世界上关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民调充分显示了民众如何经历气候危机带来的冲击,以及希望世界各国领导人如何应对。此次民调的实施背景是气候变化速度超过预期,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多国经历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极端天气。上述因素叠加,使得此次民调在时机上尤为关键。

民众对于气候变化的担忧持续增加。报告显示,有53%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气候变化的担忧程度超过去年。其中,最不发达国家民众、女性、老年人等相对弱势群体对于气候变化的担忧尤其突出。同时,气候变化正成为人们的日常焦虑,有56%的受访者表示,其每天或每周都会思考和担忧气变问题。气变问题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重大决策,有69%的受访者表示,对极端天气的经历正在影响人们关于在哪里居住、买什么物品的决策。有43%的受访者表示,极端天气比以往更加严峻。

民众对当前气变应对措施尚不满意。报告显示,4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国家在应对气变上措施得力,而有25%的受访者认为其国家表现差强人意。另外,人们对于由商界引领的气变应对措施也不信服,仅有39%的受访者认为大型企业采取的措施足够有力。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受访者对于大型企业的评价差异巨大,在中国有57%的受访者认为本国大型企业在应对气变上措施得力,这一比例远高于39%的全球数值和48%的亚太地区数值,领跑各国。

民众希望政府加强应对气变的担当作为。报告显示,大多数民众希望其国家加强在应对气变上的政策承诺,80%受访者呼吁各自国家加强应对气变的措施,这一呼声在气候脆弱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尤其明显。数据分析显示,即便是在前述认为自身国家在应对气变上措施得力的受访者中,也有高达82%的比例认为其国家应该做得更好。各类措施中,人们最希望加速淘汰化石燃料,有7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其所在国家能够快速从化石燃料转型到可再生能源。民众还期待面对极端天气能得到更好保护,7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其所在国家能够为面临极端天气威胁的民众提供更好保护。在贝宁、柬埔寨等最不发达国家,有这一诉求的受访者比例更是高达95%以上。人们还希望环境得到更好保护,并支持环保知识进校园,有8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其国家在保护和恢复自然上多作贡献,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其国家的学校能教授更多关于气变的知识。

民众呼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显示,有86%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各国能够放下争议,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合作。民众还希望发达和富有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在气变应对方面的资源支持。这一呼声在最不发达国家中最为突出,在阿富汗、海地、老挝等国,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希望发达国家更好支持自身应对气变。

当前,多国正在调整更新各自的气变应对行动方案,《巴黎协定》也将在2025年迎来签署10周年,届时各国要就“国家自主贡献”制定更新版承诺。报告显示出各国民众对于应对气变有强烈集体诉求,尤其是对于加大政策承诺和加强国际合作报以厚望,对于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合作,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力,将产生巨大积极作用。

2024-06-22 本报记者 梁 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调查报告呼吁: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497.html 1 <p>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行动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