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年 巍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要求统筹用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银发经济健康发展,助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截至2023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亿,占全国总人口15.4%。目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以缺口较大的养老护理员为例,由于社会上存在一些偏见,不少年轻人不愿学、不愿干,诸如此类痛点仍待解决。

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是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要之举。有鉴于此,通知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可谓正当其时,应当抓好落实。

强技能是根本。对于广大技工院校来说,要适时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涉老专业产教融合,及时将养老护理等银发经济急需紧缺职业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是我国率先开设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两所院校,96名本科生今年即将毕业。在近期组织的招聘会上,他们成了各大养老机构争抢的“香饽饽”。这对于不少学校有不错的借鉴作用。

促认同很重要。通知要求,设立一批银发经济领域见习基地,增强青年对银发经济领域就业的体验感和认同感。从北京评选“最美养老护理员”,到江西广泛宣传全省“最美养老院院长”等先进典型事迹,近年来,各地纷纷出招,促进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下一步,有关部门应继续强化人才激励保障,让广大从业者拥有更多职业认同感、自豪感。

提待遇要加强。一份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才能引得来、留得住更多年轻有活力的专业人才。比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纳入卫生职称系列,设初级、中级、副高级三个层次;南京市对在岗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获得职称的,岗位薪酬待遇可以上浮20%左右。如此,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可以打通职业上升的通道,也意味着这个职业有了更高含金量。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养老服务人才支持政策持续“上新”,期待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养老事业和产业人才供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做优做强银发经济,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中国经济网供稿)

2024-06-19 年 巍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342.html 1 <p> 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