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七千家——
青岛多举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本报青岛6月12日讯(记者刘成)近年来,山东青岛深耕细作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涌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青岛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
2022年,青岛出台《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全门类、全周期、全要素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同年,制定《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帮助更多企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2023年又出台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为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市场,青岛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持续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供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场“百场万企”活动,被工信部借鉴,形成《“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操作指南》在全国推广。
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青岛雅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仲维敏介绍,公司深耕油气管道腐蚀防护安全领域阴极保护技术,在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中,每百公里有一个雅合生产的“场站阴保设备”,每几公里就有一个雅合生产的“智能终端”。
“我们还组织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部署,开展产学研技术成果对接。”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介绍,他们先后联合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院所,征集和发布各类技术成果1000余项,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青岛昊宇重工有限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时遇到了人才匮乏、技术升级难等问题,胶州市胶北街道主动帮助对接相关部门和高校等科研机构,共同解决难题。昊宇重工行政总监刘丙忠说,在专家指导下,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提升了15%,产品平均生产周期缩短20%,产品平均综合成本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