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应急能力建设的产业路径

刘 成

在日前举行的“防灾减灾:从基层做起”论坛上,有专家提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分布频率高,亟待加强基层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避险能力。提升应急能力和发展应急产业可以双赢,应急能力与应急产业紧密相连。

发展应急产业与提升应急能力是相互促进的,既是发展新兴产业,也能推动能力建设。应急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2023年9月,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安全应急装备高质量发展。

发展应急产业须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政策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灯塔”,但产业发展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按照既有的产业优势和本地具备的应急能力,选择性地发展产业,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青岛发展4条产业链,就是基于这一原则确定的,如青岛海域辽阔会出现溢油事故、风暴潮、浒苔侵袭等灾情,必须发展水域安全应急产业,具备应对这些灾情的物资、技术等,进而提升应急能力。

发展应急产业须着眼防范。应急救援是迫不得已,防灾减灾则是主动作为。目前,一些地方由于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强、专业人员和技术缺乏、相关设备设施配置不全等,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发展应急产业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应该把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遥感、雷达监测、无人机、减灾卫星等新技术新产业与智慧防范紧密结合,推动产业发展和应急防范齐头并进。

发展应急产业须科技引领。我国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能力的提升得益于科技创新带来的装备、技术、材料等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必须持续以科技为引领发展应急产业,传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的安全应急技术和装备;应用领域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全面提升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一个重大课题。强化应急产业创新发展,既是解答好这个课题的基础,也是获得高分的路径。

2024-06-06 刘 成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715.html 1 <p> 探索应急能力建设的产业路径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