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做强低空经济

□ 白津夫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当下,全国有27个省份明确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重点;同时,还有十几个城市也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增长前景,日益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与此同时,各地在发展低空经济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做好产业布局?如何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协同形成合力

发展低空经济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策协调、规划整合、综合配套与之相适应。

一是注意政策协同与规划整合。政府部门应协调制定支持低空经济的政策,并将其整合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例如,优化法规、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以及建立特定的低空经济发展区域。同时,重视空域管理和飞行规则的制定,确保低空交通的安全和高效。

二是建设并优化基础设施。加强与传统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必要的起降点、充电站和维修设施,形成支持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城市规划中预留空间用于低空交通设施,以适应未来交通扩展的需要。

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养。低空经济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量大,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无人机技术、电动垂直起降技术等重点领域,既要构建技术优势,也要形成人才队伍优势。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培养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是推进产业链优化与合作。鼓励本地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建设,如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技术支持等。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如物流、农业、旅游和公共服务等。

五是加强社会环境优化。合理规划飞行路线和空域,减少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六是加强国际标准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参与或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制定,提升区域低空经济国际竞争力。

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要加强顶层设计,实行战略统筹。空域是战略资源,应当加强战略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在先行先试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扩围。在具体发展上,要有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有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同时,要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规则制度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融通协同发展。要不断拓展低空经济产业链,促进实现关联效应最大化。低空经济覆盖一二三产业,包含上游的航空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用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必须加强统一协调、融通协同,这样才能放大产业优势,通过系统优化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不能偏执于一端,这不仅有损产业链的完整性,而且潜伏着较大的运行风险。

加强应用场景开发。低空经济做大做强必须加大多元应用场景开发力度,着力在培育市场业态、优化产业生态方面倾注力量。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潜在市场空间广阔,但要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根据需求变化拓展和延伸系列应用场景。如此才能更好扩大和满足多样化需求,才能稳定扩大运行市场,提高低空经济效率和效益,从而为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实际出发,务实高效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低空经济不是无中生有的,既受其自然地理因素约束,也有其产业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要求,尤其是要培育场景化需求支撑。因此,低空经济不能“炒概念”“赶时髦”,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谋定后动。要抓住机会,集中精力、多方合力,共同把低空经济做实做大做强。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2024-06-05 □ 白津夫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667.html 1 <p> 协同发力做强低空经济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