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使命。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强化文化传承教育 满足地方人才需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职责使命。学院着力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积极拓宽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资源,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学院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引导带动全院新生做好新时代文化传承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启学习新征程。组织和安排个性化培养周教学工作,面向全校学生开设13门精品课程、面向本院学生开设“五都村综合调研与实践活动”“滨海新城综合调研”“平潭国际旅游岛住宿业态调研”“永泰西安村乡村振兴调研”等社会实践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的个性化需求,推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研究。

举办“寻乾乾博物精,踏耀耀红色路”福师青年研习谈活动,在福建博物院探寻福建文化、聆听福建故事,在历史脉络中传承中华文明、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参加“灯谜非遗进校园——迎新年传统文化游园”“悦读品古韵 新年享书香——走进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展”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更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组织“映山红”实践队,积极参加“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文明探源、红色文化、文脉守护等篇章开展实践,获评“优秀实践团队”称号,是继“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2023学年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后的又一殊荣。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综合运用旅游、地理、教育、历史、政治、生物、经济等多学科融合思维,持续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三全育人新模式。选送的《稻花湘里说丰年——红色乡村研学旅游线路》《2025稠岭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2支团队作品参加第18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赛乡村旅游设计专项大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参加2023年全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10部参赛作品取得包括特等奖1项在内的10个奖项。

拓展文化传承实践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全国旅游大省。学院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与旅行融合的路径,为福建省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库力量,促进地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召开2024年福建省政校企文旅人才需求对接座谈会,组织与会高校及文旅企业进行高效率沟通,形成政校企三元联动机制,凝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合力,实现文旅人才培养与文旅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坚持为地方文旅产业培养适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与地方政府、文旅企业等共建实习实践基地,通过与政校企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在“通才”培养上的叠加覆盖、在“专才”培养上的凝练聚焦,共同为福建文旅经济培育人才、积蓄动能、贡献力量。

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的要求,依托福建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项目,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助力地区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组建15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信息普查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9个地市进行文旅资源采集工作。合作完成永定区24个乡镇、街道文化和旅游资源信息现场采集工作,丰富和完善了省内文旅资源信息系统,为福建省相关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规划方向,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开展“探八闽文旅印记,展九地乡村振兴”资源普查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妈祖故里·美丽莆田”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并借助微信小程序“文旅采集工具”进行基本信息采集。积极探索海洋、生态、乡村等旅游新业态,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创新文化传承服务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学院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发展路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在学校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智慧文旅与乡村振兴”微专业,以乡村振兴总目标为指引,采取跨学校、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通过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学习与“福礼乡伴”电商直播实践,让学生们掌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5大振兴的内涵,探索智慧文旅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模式,助力地方乡村经济的创新发展。

自2015年以来,学院每周末定期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农家书屋志愿服务活动项目,通过歌舞表演、乐器演奏、诗歌朗诵等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用践行弘扬志愿精神、诠释爱与奉献的热情真心和实际行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成立实践队,走进南平市政和县,针对当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与村民、村干部等进行交流,并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开展田野调研,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郑 臣)

·广告

2024-06-05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654.html 1 <p>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