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梁 睿 李思隐

近年来,安徽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视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在共建共享长三角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体制机制创新

在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与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交界处的一间警务室里,标有“安徽综合窗口(一)”和“江苏综合窗口(一)”的桌牌相邻而放,来自江苏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丹阳派出所的警务人员和安徽马鞍山市公安局博望分局丹阳派出所的警务人员坐在桌牌前为居民办理业务。

这间由安徽、江苏共同打造的“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给两地带来了诸多便利。据介绍,早在2016年,安徽、江苏警方便共同成立警务室,推动人员警情同处、纠纷同调、防控同巡、案件同结。去年2月份,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正式揭牌并实体化运行,涉及户籍、居住证、证明和业务咨询等多项业务,两省居民实现了进一扇门办两家事。

马鞍山市公安局博望分局丹阳派出所教导员夏绍勤介绍,截至目前,两地派出所共办理户政业务403件,接受业务咨询1100余次,开具证明879次,救助群众50余次。

“跨省警务室”这样的创新机制设计是长三角一体化公共服务保障的一个缩影。《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加强跨区域合作,从顶层设计高度推动区域协调合作。近年来,安徽对标沪苏浙,利用人才交流、人才自由流动等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协调机制作用,长三角区域间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不断靠拢,协同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

强国建设,交通先行。安徽坚持适度超前、协同推进,推动交通运输全面对接沪苏浙,全方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联网优化、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加快建设联结长三角、辐射全国、通达国际的大通道大枢纽,进一步放大安徽区位优势,服务和支撑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6月1日,一班名为G8388次从上海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列车出现在6月15日的售票菜单里。当天,该车次车票便已售罄。

据悉,这是从上海出发的首条跨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环线高铁列车,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总计停靠21个站点,全程8小时9分钟。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环线铁路开行,将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

近年来,苏浙沪皖签署多项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协议,不断推动交通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渝蓉沿江高铁等18个省际铁路项目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5条省际高速断头路全面打通,省际高速接口达到20个。

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促进了物流运输一体化。2023年,全国新增30家国家物流枢纽有5家在长三角地区,102个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有17个在长三角地区;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物流龙头公司的总部也位于长三角地区,从江海联运到远洋货运,再到中欧班列,多元的运输方式为长三角物流基础保障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以占不到全国百分之四的面积,实现25条高铁总计营业里程达7100公里,约占全国六分之一;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县城通高速的比例达到了94%,路网密度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群首位;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亿标准箱,分别占全国的41.5%和38.5%,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07万标准箱,占全国的30%。

服务水平提升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发展,社保、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在长三角地区不断夯实。长三角地区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推进重点民生领域资源共享,拓展公共服务场景,落实“同城待遇”。

在浙江省湖州南浔区人民医院,65岁的安徽籍老人张明正在买药。“以前医院各省社保卡不通用,现在不仅能跨区域使用,挂号、看病、买药、结算完全可以一卡办理,就诊方便太多了。”张明说。

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在长三角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在医疗资源方面,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医院;在教育领域,长三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合作不断加深;在养老领域,加快推动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等合作建设。

同时,面向各类主体提供统一线上专栏入口和线下窗口的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让高频跨省通办事项或服务场景应用更便利。

“办税缴费不用两地跑,太方便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管邹同光感慨。自2023年11月,江苏省南京江宁区和马鞍山市博望区税务部门在宁马新型功能区成立一体化税费服务中心后,企业工作人员在这里就能“一网通办”宁马两地的纳税业务。

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不断深入完善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动《“一网通办”法人库数据共享技术指南》等5项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编制,助力长三角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线上实现跨区域服务“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实现“收受分离、异地可办”。

截至目前,苏浙沪皖超过245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卡通办”,超过311项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公共服务不断扩面提效。

2024-06-05 本报记者 梁 睿 李思隐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633.html 1 <p> 共建共享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