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城

施普皓

熟悉南亚历史的人,应该对开伯尔山口这个地方不陌生。它位于今天巴基斯坦西北部与阿富汗的交界处,是兴都库什山脉与苏莱曼山之间最大和最重要的一个山口,也是连接南亚和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

由北往南越过开伯尔山口,虽然离广阔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眼前已经豁然开朗,是一片平坦的沃野了。这片沃野就是白沙瓦盆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犍陀罗(Gandhara)古国所在地。

犍陀罗本是公元前该地区的古国名,1世纪时成为贵霜帝国的中心地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犍陀罗气候宜人,“谷稼殷盛,花果繁茂,多甘蔗,出石蜜。气序温暑,略无霜雪”。

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地方佛教繁盛,多种文明的交流孕育出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的佛教艺术,被称作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从这里向东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朝鲜、日本,产生了较大影响。在鼎盛时期,犍陀罗的疆域可向东扩展至喀布尔河汇入印度河的河口洪德和印度河畔的塔克西拉,向东北可扩展至喀布尔河的支流斯瓦特河畔。由于这里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因而也被誉为“文明的十字路口”,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草原文明在此碰撞。正因如此,斯瓦特河谷、塔克西拉和洪德均有大量的犍陀罗遗迹,这些地区如今都已成为巴基斯坦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犍陀罗的中心城市是白沙瓦,也是贵霜帝国的夏季首都。玄奘当年根据其古音记作“布路沙布逻”,意思是“百花之城”。如今,白沙瓦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首府。尽管这座城市与拉合尔相比要“小巧”许多,但人文历史底蕴极其丰厚,因此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

要想更多了解犍陀罗文化,白沙瓦博物馆自然是必去之地,那里记录了犍陀罗的黄金时代。从外观上看,白沙瓦博物馆是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融合了英国、印度教、莫卧儿伊斯兰教的风格。它建成于1907年,一楼便是犍陀罗展厅,也是当地收藏犍陀罗文物最多的地方。

除白沙瓦博物馆外,这里还有许多犍陀罗古寺值得一逛。比如,在巴基斯坦的马尔丹,有一座叫作塔赫提—巴依的寺庙。马尔丹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位于卡尔帕尼河北岸即白沙瓦的东北部。塔赫提—巴依就坐落在马尔丹的一座山上,游客们需要爬上长长的石梯,方能尽览这座2000年前的古寺风貌。历史上蒙古人曾统治此地,因而当地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

塔赫提—巴依于198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又被称作“巴基斯坦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的印加遗迹,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关于其名称究竟来自哪种语言,素来有许多说法。接受度较高的一种说法认为,“塔赫提”指王座,“巴依”指泉水,连起来的意思是“泉水的王座”,大概说的是附近有一汪山泉。1836年,一位法国军官发现了这处古迹。直到20世纪初,古寺才经过考古发掘重见天日。有专家评价说,无论从建成年代、保存情况还是从壮观程度来看,这里都不比真正的马丘比丘逊色。

许多人都认为,若要探寻南亚佛教文化,必然首选印度。持类似观点的中国游客尤其多,毕竟,一部《西游记》让不少人都记住了天竺。然而从历史实际和遗迹保护的角度出发,巴基斯坦同样不可错过。尤其是当你站在塔赫提—巴依古寺的断壁残垣前,背靠千年历史,俯瞰脚下的平原、喧闹的城市,一种穿越时空的空灵之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2024-06-01 施普皓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449.html 1 <p> 百花之城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