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抢抓机遇加速东融——

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高地

本报记者 童 政

位于贺州市平桂区的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三期)标准厂房。 黎豪图摄

贺州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的前沿。近年来,贺州市抢抓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机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投资热土。日前,记者走进贺州各大产业园区,看到大湾区企业纷纷进驻。这些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贺州市平桂区的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只见一座座外形时尚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车间内,工人正忙着赶订单加工饰品。“产业园目前已进驻黄金珠宝加工企业102家,其中来自大湾区的企业87家,去年产值达61.45亿元。”平桂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吴润龙说。

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如今园区建设已推进到第三期,第一期已全部进驻,第二期进驻率达60%以上。除了加工制造,黄金珠宝产业园还发展金融、贸易、物流、教育培训等业态,形成全产业链服务。吴润龙介绍,在成功培育黄金珠宝产业并实现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上,平桂区正培育大数据、智能制造、服装、美妆、电商直播等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新高地,形成轻工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离开平桂区,记者来到位于钟山县工业园区的广西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园。

落户钟山县工业园区不到两年的广西科奈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贺州市从深圳市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家公司不仅成长迅速,还主动链接行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与已入驻园区的部分企业达成供应合作,推动园区初步形成以该公司为链主的声学一体化电子信息产业链集群。

2019年,广东东莞南卓集团成为钟山县工业园区首家电子信息企业,并带动其他企业进驻。如今园区进驻电子信息企业已超30家,培育了中钜光电、科奈信、朝阳电子等一批支柱企业,成功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初步形成线束、声学一体化和液晶显示屏3条产业链。

通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贺州市主动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金属新材料、黄金珠宝、电子信息、服装美妆、预制菜、六堡茶等产业加速集聚。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含续建)602.22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占比52.2%。

引得进更能发展好,大湾区企业在贺州这片投资沃土上日渐茁壮成长。

“今年一季度,我们有1200名工人参与生产,产值9000多万元,预计上半年可完成产值2亿元。而6月份才是真正的旺季,公司力争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50%。”广西科奈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人资行政部经理刁青春说。

同样充满信心的还有广西弘远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田:“公司去年8月份实现量产,到2023年底就实现8000万元的产值。今年一季度产值已达9387万元,到年底争取达到4亿元。”

“今年一季度,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71.69%,呈现出产业集聚、加速发展的态势,企业信心越来越足。”钟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霍燕鸿说。

位于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西天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集成电路设计、封装、产业化营销等为特色的综合性企业。企业2019年落户贺州后,填补了贺州市半导体产业领域的空白,迅速成为贺州科技创新的佼佼者。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董彬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一季度产值增长30.5%,发展势头良好。随着贺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在当地形成一个产业链的小循环。

近年来,贺州市通过实施“一把手”带队招商、重点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强优企业招商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关联度高的配套型企业的招商力度。同时,贺州市推动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2024-05-30 本报记者 童 政

广西贺州抢抓机遇加速东融——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336.html 1 <p> 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高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