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沉浸式”产学研用融合 助力地方科创经济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赋能。要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科创企业能力,切实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焦解决财经金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沉浸式”产学研用融合平台,探索破解国家战略科技的初生力量——科创小微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以服务国家科创金融新模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破解科创小微企业“首贷—首投”难题
目前,我国科创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难题,尤其是在“首贷”“首投”(天使投资)等环节面临瓶颈。作为财经类高校,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专注于财经金融领域的细分领域研究,关于破解科创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学院积极通过调查研究、产学实践,给出了诸多建设性建议,并走出了可实践推广的路径。
供给侧、需求侧双方赋能,推动各方共同破解科创小微企业“首贷—首投”问题。首先是“首贷”,解决首贷需解决2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核心问题是风控,风控的核心又是数据,需要充分利用政府以及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辅助决策,提升银行风控水平;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首贷产品标准化,只有实现产品标准化,才能真正帮助更多的企业获得首贷,真正解决首贷难题。其次是“首投”,由于天使投资具有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且天使投资更多在于“投人”,应推出相关政策切实鼓励上市公司、产业机构等针对其熟悉的产业链上下游早期科创公司进行天使投资。
建立和完善科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基于科创企业创始团队“木桶理论”的原因,财务团队短板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集合财经高校教师及学生校友资源、第三方科创金融服务机构、财务咨询公司等的可持续支撑合力,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持续投融资服务,弥补团队的短板,协助企业做好顶层架构设计,帮助企业持续获得银行及投资机构的支持。学院认为,科创金融服务中介机构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建议加大对科创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的支持力度。
出台专项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关于科创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在政策创新方面,不能简单停留在建立风险分担资金池,应更多在风险容忍度、投贷联动等领域进行创新。优化科创金融产业链各阶段机构互动机制及模式,搭建完整的科创金融产业链,并实现顺畅的合作流动。
从政策层面改善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土壤。鼓励社会资本、上市公司、产业机构等对产业链上下游科创企业展开天使投资。其中对各地政府管理的天使基金,应考虑优化考核机制,真正实现天使投资的功能。
积极探索多方共赢的创新金融新模式,摸索出适合中国土壤的科创金融生态系统。在参考借鉴国外“投贷联动”等成熟金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情,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方式,尤其强化“市场力量”,调动更多有效的参与方,众人拾柴火焰高,助力科创企业健康成长,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共建“服贷投科创金融生态系统”
科创小微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颇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科技巨头常常从小微企业发展而来。然而,很多具有远大前景的科创小微企业却因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或难于顺畅解决而不能长远发展。
对于供给端银行而言,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原则,服务小微,银行存在“不愿贷、不能贷、不敢贷”的“三不难题”,贷款难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小微企业的数据被银行所认可。
作为贷款的需求方,小微企业存在缺乏抵押物、财务不规范、银行成本高、风险高等问题。特别是“高成长与高风险”的新经济、科技小微企业,创业团队一般都是理工类本科及硕博团队,人才技术市场优势明显,但相对缺乏懂金融财务的人,很难将企业的优质人力资本、专利技术、市场资源转化为金融资本,其获得资金的难度,比传统小微企业其实更难。
从政府层面分析,也存在如何让银行、投资机构和企业能够精准匹配,如何筛选优质科技企业并培育上市,如何精准找到优质科技企业等精准对接、精准培育、精准招商等问题。
深度剖析梳理,找准症结所在,为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起,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与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部门、校友单位联建合作,通过会计学院与校友企业共同牵头,同时融入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科创投等投资机构合作,共建了“服贷投科创金融生态系统”。
依托于西南财经大学的智力与人力支撑,校友企业蜂巢金服为供给侧(银行)和需求侧(科技小微企业)双方强势赋能。对供给侧方面,创新开发首贷、持续贷产品,为“蓉易贷”创设产品。并全流程参与,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发现培育优质企业。同时,每月贷后,通过动态数据,尽调日常化,实现持续贷。对于需求侧方面,则通过人才培养、数据挖掘、财顾报告等,扮演企业的CFO(首席财务官)角色,为企业赋能。
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长期以来,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坚持“体验式”人才培养,创立“沉浸式”产学研用融合平台与特色实训基地,通过整合投融资机构资源、研究科技创业企业数据,打造真实经济业务“体验式”教学,组织在校研究生开展“科技创业企业CFO”实践,为当地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具有公益性的财务服务和融资服务,同时为创业经济和新经济量身定制和着力培养适应当前新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尤其是与成都市成华区共建了“蓉易贷”服务中心,2022年,项目被纳入四川省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试点项目。
助力科技创业企业,助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运行13年来,重点破解了“贷早贷小贷硬科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难题,为当地的创业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和融资服务,联合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助成信用贷款累计发生额近10亿元人民币,且无一笔坏账。其中,帮助成都3家挂牌科创板的企业获得创业初期的首笔信用贷款,另通过金融助力孵化了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多家企业获得多轮风险投资,真正做到了为早期科创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并协助成都市相关部门率先建成全国“服贷投”投融资服务中心,衍生了服务社会经济的典型成果。
深度产教融合,推进细分领域专门化人才培养。运行13年来,培养既懂财务金融又了解科技创新的专门化人才,累计组织1100余名学生先后担任500余家小型企业/项目的CFO,每名学生持续6个月以上开展真实经济业务与决策,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从事科技型企业财务金融服务的专门人才。在参与此项“体验式”实践教学已毕业的739人中,从事小微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相关工作的占比达42.21%。
深度科教融合,开展科技型创业企业智库研究。小微型初创企业的投融资问题在学术界也是一个难题,本项目将原始数据进行结构化分层,并采用多层机器学习算法,提高初创企业5年存活率的可预测性,对大数据技术在非典型企业估值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为“成都科创投资十四五规划”提供政策咨询。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包括:企业授权数据收集后的大数据研究、各合作金融机构的产品模型研究、科创企业财务与运营专项研究、科创小微企业案例库建设等。自2022年起,学院持续发布《中国科创环境与科创价值指数报告》,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唐雪松 吴颖洁 鲁品)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