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在强军征程上书写新的荣光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记事

于晓泉 张圣涛 刘言明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组织班组下车“战斗”。季 鹏摄(新华社发)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0年11月29日,朝鲜长津湖畔小高岭。面对强敌,志愿军连长杨根思用生命践行了这一战斗宣言。次年,志愿军总部追授杨根思“特级英雄”称号,命名杨根思所在连队为“杨根思连”。

跨越数十年,进入新时代的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传承胜战基因、锤炼胜战本领、弘扬胜战精神,在“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感召下,沿着英雄的足迹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不断在强军征程上书写新的荣光。

寻路

无人机引导打击,高精狙掩护突击……豫中平原某训练场,在各种新式作战力量和作战方法助力下,担任主攻任务的“杨根思连”迅速突破“敌”防御前沿,向纵深发起进攻。

“新型作战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连队战斗力水平。”“杨根思连”干部仇安坦言,但从传统步兵到合成步兵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一次,该旅与蓝军鏖战朱日和。

虽然成功突入蓝军指挥所,但“杨根思连”因“战损”过高,还是败在了合成程度更深、信息化水平更高的蓝军手下。回忆那次对抗演练,张龙飞和全连官兵对“合成”二字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来年,又是朱日和。上级临机抽点,“杨根思连”全员全装千里机动,连续2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奔赴沙场。

“一路风卷狂沙,一路强‘敌’环伺。”仇安回忆,高喊着“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杨根思连”官兵不断突破“敌”防线,夺点控要,圆满完成任务。

胜利并没有让全连官兵停下脚步。载誉归来的他们,思考更多的是传统步兵如何适应作战模式的不断演变。

“杨根思连”官兵在不断求索中逐渐明晰了一条道理——只有寻找求新求变之路,才能挺立于强军兴军的时代潮头。

换羽

“‘两条腿、一杆枪’的时代早已过去。”营指挥员周晓说,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陆军都在进行合成营建设探索。

无人、光电等侦察力量空天织网,情报信息更多;破障、抢修等保障分队协同助力,定点突破更远;空中、地面等远程火力精准支援,攻坚克难更快……与传统步兵相比,合成步兵反应快、火力猛、信息化程度高,更适应信息化战争快节奏、高强度的特点。

然而,“合成”二字,言之何其易,行之何其难。

“杨根思连”干部王玉恒说,经历300多次战役战斗、涌现出150多名英模个人的“杨根思连”,遇到了转型路上的“小高岭”。

全连官兵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主动适应新编制、新职能、新使命,推动由单一机械化步兵向合成步兵跨越转型,集智攻关拿出新举措、蹚开新路子,成为全旅战备转型的排头兵,仅训练领域就有数十项试训成果被上级采纳,有的还编进了训练手册。

振翅

2022年8月,这个旅代表战区陆军参加某跨区实兵演练。作为前出分队的“杨根思连”,铁路输送千余公里、摩托化机动和航渡数百公里,上级全程导调出情况,连队极限条件下战斗能力得到有效检验,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连队转型以来,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仇安历数近年连队足迹,闯塞北、上高原、出国门,从第一次航渡装载到第一次空中转场机动,再到第一次参加大型实兵演练,“以变应变,愈变愈强”。

从抗美援朝战场一路走来,进入新时代的“杨根思连”先后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被陆军、战区陆军、集团军多次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

(据新华社郑州5月26日电)

2024-05-27 于晓泉 张圣涛 刘言明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记事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149.html 1 <p> 在强军征程上书写新的荣光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