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绿色维也纳
驶往卡伦山顶的公交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缓缓前行。此刻的维也纳,是绿色的。
沿途,高大的乔木林立,低矮的灌木枝繁叶茂,草地如厚厚的绿毯,铺满阳光可及之处。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或倏地从头顶飞过,或机警地在草地上觅食,或站在枝头欢快地啼唱。
站在山顶观景台眺望,维也纳城尽收眼底。因为距离有些远,繁华的城区看起来有些像一个巨大的村落,少了些高楼大厦的压迫感,多了些随性写意的烟火气。近处的森林与远处的城区之间是一片辽阔的绿色原野,阡陌纵横、延绵起伏,散发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寻到一条小路下山,两侧的鹅耳枥、胡桃、枫树和层层叠叠的灌木把小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剩下头顶一丝蓝天。越往山下走,树木越稀疏,在近午骄阳的照射下,刚刚还略显阴暗的小径瞬时亮堂堂的。
穿出小道,眼前豁然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园。往坡上看,一垄一垄的葡萄藤连绵不绝,一直延伸至坡顶。往山脚看,排排葡萄藤如条条青色的巨蟒滑游下山。走进葡萄园,竟见不到一串葡萄。哎,来晚了!这些葡萄园都已被采摘完毕。想来,就在几天前,这些不见人影的葡萄园里还是一派忙碌景象,而现在,大家一定都在忙着处理葡萄,急切地把它们变成今年的新酿吧。
从葡萄园往城区走,途经森林中的格林津小镇。路上,骑行客和徒步者众多,脸上无不洋溢着亲近自然的喜悦。镇上有许多酒馆,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新酒村。虽然新酿还没上市,但酒馆里已经热闹起来,人们对新酒节的各种庆祝活动翘首以盼。
贝多芬故居就在附近,那是一座有着黄色墙壁、灰色屋顶的两层小楼。据说,贝多芬素喜自然,尤其爱到森林、田间和河边散步。小镇里有几条“贝多芬小路”。刚刚从卡伦山到葡萄园那条小径就是其中之一。想来,贝多芬应该没少流连于森林里、藤蔓间吧。
从格林津小镇步行没多远,便到了美丽的多瑙河。河水轻轻荡漾、波光粼粼,河流静静流淌。河两岸林深树密、草木峥嵘,鸟鸣阵阵。多瑙河虽久负盛名,但近看却并不华丽,也不夸张,就像家乡的河一样普通,也一样亲切。
徒步到多瑙河北岸,往高耸入云的多瑙塔走去,徜徉在花红柳绿、青草如茵的多瑙公园。据说,维也纳有990个公园。与城市公园、人民公园、普拉特公园等相比,多瑙公园知名度低一些。它曾经是一片垃圾掩埋场,经过系统化治理后,于1964年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如今更拥有近80万平方米的绿地。
穿过联合国总部建筑群,返回维也纳市区。站在跨河大桥上,回望远处的卡伦山、葡萄园,看着桥下的多瑙河,突然明白维也纳为何能够多次获评“世界最宜居城市”“世界最绿色城市”称号了:维也纳之美不仅在于发达的经济与科技、美丽的城市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其说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城市里,不如说整座城市“生活”在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