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指示,为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路径、坚定了信心。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在这一重要指示引领下,攻坚克难,奋力创新,“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成为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技术优势,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探索起步较早,但在产业化初期还是困难重重。业界围绕“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这两大问题,始终有不同思路、不同主张,有一些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如果任由各种意见、各种观点争辩下去,就会迟滞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作出重要指示,使得各种争论很快达成共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上快车道。

来自中汽协的一组组数据,不仅记录了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变化,更见证了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质量的跃升。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不足1.8万辆,而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60%,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1%,而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1.6%;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约40%,而2023年这一数字已达56%,首次超越外资品牌。也正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加速驱动下,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地站上3000万辆新台阶,出口跃居全球第一位。

我国汽车产销量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始终是很多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固有印象与认知。当然这里有历史原因,毕竟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车企主要靠引进外方合资伙伴技术和产品来抢占市场,实现发展。虽然在合资企业中,彼此股比对等,但中方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由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主导产品开发和改进的实为外方。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过眼云烟。去年大众牵手小鹏、斯泰兰蒂斯入股零跑,中国车企开始向跨国车企输出技术、产品和品牌等。曾经的“技术换市场”角色反转,令人振奋。前不久,斯泰兰蒂斯全球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在零跑国际成立发布会上盛赞“中国零跑纯电动汽车先进”。这一表态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近期美国政客和不少媒体反复弹唱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老调,并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畅销依靠的是国内补贴。显然,这并不符合事实和常理。超前的产业布局、充分的市场竞争、持续的产品技术迭代、完备的产业体系等,才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得以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今天电动汽车与锂电池、光伏产品之所以能成为“新三样”,给中国制造增添新亮色,关键在于其代表的是新质生产力,是先进产能。这些物美价优的产品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叙事陷阱,是典型的双标行为,一方面意在把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另一方面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找借口。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充分清醒和高度警惕。

衡量是不是汽车强国,业内公认主要有3个标志性指标:一是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掌握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充分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这就更需要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创新步伐,不断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同时,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优化海内外供应链布局。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我们完全有信心在2035年之前实现汽车强国目标。

2024-05-24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023.html 1 <p> 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