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你好,立方星

江子扬

5月10日,我国向巴基斯坦交接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数据,中巴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资料显示,巴基斯坦立方星由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制。项目于2023年初启动,2024年按计划完成与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总装、测试和发射场准备,5月3日随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升空。5月8日16时14分,巴基斯坦立方星与轨道器在周期12小时环月大椭圆轨道的远月点附近分离,随后成功拍摄第一幅影像,实现“成功分离,获得遥测”的既定目标。

立方星其实是微型卫星的形象说法。通常来说,一个卫星单位的标准规格是10厘米乘以10厘米再乘以11.35厘米。许多立方星虽然有多个单位大小,不过其规格仍基本类似于鞋盒,重量仅有几公斤。

在立方星诞生之前,卫星的尺寸都很大。例如,2001年发射的阿尔忒弥斯通信卫星重3吨多、高8米,2块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堪比一辆公共汽车。由于体积巨大,人们自然希望其能够搭载更多装备,实现更多功能,卫星的造价也水涨船高。

对此,不少搞卫星设计的专家都颇有微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鲍勃·特威格斯(Bob Twiggs)就曾在为研究生开设的卫星设计课程上公开吐槽:“如果你有足够的空间,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去,最终你就不会再精心设计了。”

1999年,特威格斯决定做一个试验。当时正值玩具娃娃“豆豆布偶”(Beanie Baby)风靡美国,特威格斯也买了一个。他把这个娃娃带到了课堂上,并告诉学生们:“你们设计的卫星必须能装进包装盒里。”

特威格斯后来也承认,他并没指望过这个项目会成功。他只想给学生们一些压力,让他们明白设计的重要性。结果,学生们的表现让他大吃一惊。而他自己也被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拖下了水”,一头扎进微型卫星研制中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组件微型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教育试验最终开花结果,微型卫星就此诞生。

相较于大型卫星,立方星和其他小型卫星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一般来讲,建造和发射一颗大型卫星动辄需要花费数亿美元,而立方星的成本要低不少,很多企业已经能将其压缩至10万美元量级。而且,它不仅可以“乘坐”同样以造价低廉著称的小型火箭升空,还可以搭其他卫星的“顺风车”。2017年初,印度国家航天机构ISRO一箭发射了104颗卫星,创下世界纪录。这104颗卫星中只有3颗是大型卫星,其余的都是小型卫星,其中有88颗是硅谷一家名为行星(Planet)的初创公司所拥有的立方星。

当然,从性能上说,立方星确实无法与大型卫星媲美。一方面,其功能比较单一,目前绝大多数立方星的功能都是从太空拍摄并传输地球的照片图像;另一方面,由于其基本组成部件与智能手机类似,而且很多技术都是民用技术的升级版,因而其照片精度也远远不及大型卫星。不过,对于很多对精度要求不高的领域而言,“质”的缺陷完全可以用“量”来弥补。比如,SpaceX和亚马逊都已宣布类似的计划,即通过在近地轨道部署大量小型卫星,以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以及更高的拍摄频次。

立方星的崛起揭示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成本与技术一样,具有改变行业生态的力量。哪怕是对于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精尖行业,技术水平也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低廉的造价将潜移默化地推动行业演化。第二,硅谷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模式可以应用于更多领域。只要成本足够低,就不必囿于没完没了的模型试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立方星还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将深化人类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已经有多位经济学家指出,由于立方星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展示更多的细节,因而无论是统计、预测、监测都将从中获益,经济学赖以生存的数据将“从纸面上站起来”。

比如,如果要预测明年小麦市场是否会供过于求,过去的经济学家可能需要联系各国的粮食部门、气象部门,通过要来的各种统计数据,再与往年的数据比对;但现在,只要给立方星们发送一个指令,拍摄全球主要小麦产区的照片以及相关地区的云图照片,答案就不言而喻了。这意味着,未来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保险公司、石油公司,乃至超市、咖啡馆,都可以更加精确地锁定预期成本。

比如,如果你要监测项目资金落地成效,也不一定要派人去实地考察了。援建的道路是否通车,承诺要建设的学校是否已经盖起来了,只要比对一下特定位置、不同时段的图片,一切一目了然。

还有统计。如今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个经济体,无论大小都涵盖了太多内容,仅靠GDP、CPI、PMI等有限的指标去认识,难免力不从心。现在,这些问题或将迎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有图有真相”,只需要拍之。当然,这也给各国经济数据安全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2024-05-19 江子扬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741.html 1 <p> 你好,立方星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