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王艺苑 张爱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一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其艰巨性、复杂性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巨大的人口规模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也意味着推动现代化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基数问题,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难题,承担更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压力。同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速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统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转向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

二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本质要求。一方面,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仅是分配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才能更有力、更扎实地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做大做好“蛋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充足物质基础,又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切好分好“蛋糕”,更好激发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做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三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夯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更加关注提升发展质量、分配发展成果,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我国人均资源禀赋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一方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在高水平保护中才能实现,通过高水平保护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通过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生态产品。

五是把握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之相适应。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牢牢抓住这个战略基点,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需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激发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需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在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切实发力,形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更大范围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把开放合作的“朋友圈”越做越大,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研究员)

2024-05-15 王艺苑 张爱武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529.html 1 <p>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