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 产城融合积蓄新动能

□ 本报记者 商 瑞

俯瞰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资料图片)

3月上旬,第二十届天津工博会在天津津南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在此期间,9万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了约1000个品牌的4000余台(套)智能化、数字化产品,涵盖了数控机床、机器人、焊机及激光切割等领域最新成果;400多个专业采购团、9.6万人次专业观众,对接采购信息4300余条,200余家企业签约。

“津南区正打好用好生态、科教、会展‘三张好牌’,扎实推进科教产融合、会展商融合、农文旅融合,整合利用天开津南园的平台和政策优势,发挥海河教育园科教和人才优势,津南经开区产业和载体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供应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天津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说。

延伸会展经济

在津南人眼中,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重要机遇。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商务部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项目,也是优化国家会展业战略布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全球会展新高地的重要平台。

天津津南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张国艳说,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已累计举办各类展会活动70余场,参展人数300万人次,会展经济拉动效应达到1∶7。

以会兴业、以展兴城,正带来诸多机遇。天津津南区咸水沽镇镇长胡斌表示,抢抓会展机遇,咸水沽镇吸纳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源,引入3家商务酒店。2023年,咸水沽镇12家限额以上住餐企业营收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约70%;商品销售额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约20%。

张国艳表示,津南区正在延伸会展经济产业链,现有会展企业332家,其中53家重点龙头企业年营业额均在千万元以上。2023年,津南区还组织会展企业沙龙4场,开展酒店与主办方对接会3场。

目前,津南区制定了鼓励会展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对展览、会议、安保、酒店、办公等企业项目实施全面、精准补贴,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引导会展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转型升级。

聚焦成果转化

近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内,该学院教授孙宏昌正在测试一台无人驾驶原型车。这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承接的天津津南区“揭榜挂帅”项目,由机械学院为天津博诺智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I/O路由及数字孪生的可重构智能制造平台”。

“项目涵盖多机器人、多立库、多移动复合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用于解决企业智能化加工、检测、仓储与智能管理等难题。目前已完成样车试制,后续由企业进行效果验证。对科研机构而言,‘揭榜挂帅’机制明确了企业需求,让学校科研有的放矢。从企业来看,‘揭榜挂帅’能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这是双赢。”孙宏昌说。

沿着津港公路,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13所院校组成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园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两院院士29名,在校师生近15万人。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答案就是“揭榜挂帅”。2023年,津南区出台了“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方案,鼓励京津冀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揭榜。

天津津南区科技局局长付强介绍,“揭榜挂帅”机制瞄准企业、产业需求公开征集解决方案。2023年,津南区的“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突出服务智能科技、高端装备、新材料、“双碳”等领域,发布技术需求18项,30余家单位提交了“揭榜”方案,组织了20场对接会,促成6项企业技术需求合作。

聚焦高新成果转化,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实施了“院校联络官”制度,通过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引育落地了61个院校关联项目。

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农行天津津南支行行长宋光玉说,该行立足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发展定位,率先在园内设立专属分支金融机构,专项承接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东翼拓展区的科创企业。形成了以海棠支行为核心,以营业部、八里台开发区支行为服务两翼的“一核两翼十触点”区域全覆盖金融服务网络,承接区域内全量科创企业。

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负责人李冬凯介绍,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推动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基金落地,并引入了北洋海棠二期等市场化基金15.4亿元,累计向79个科创企业投资14.5亿元,突出了基金对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2024年,津南区还将统筹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海教园、经开区机制体制改革,实现三园合一,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瞄准绿色制造

作为津南区首个产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丽港科技产业园光伏项目已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截至目前,项目共产出绿电超200万千瓦时,为企业节约电费数十万元。津南区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超过94兆瓦,成功入选国家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试点区县。

天津市津南区副区长罗振胜表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是津南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并确定了“两加、四减”实施路径,即在产业升级、绿色碳汇上做加法,在工业、建筑、交通、社会4个重点领域能耗上做减法。

3月1日,位于天津津南区的荣程钢铁集团的35辆氢能重卡投入使用,往返于津南厂区与静海区运输线路。目前,荣程集团清洁运输比例已达80%以上,未来将继续燃油车辆升级置换。

在产业升级方面,津南区瞄准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强化“区级—市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指导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化转型升级,并为50余家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管理和能效利用水平。2023年,津南区2家企业获评天津市“绿色工厂”,4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津南区已累计创建各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近40家。

津南区还积极“牵手”金融机构为产业降碳助力。天津市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是天津市首个城镇综合开发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涉及葛沽镇44.1平方公里的整体开发,包括海河沿线生态防护绿带(含海绵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多个建设项目。

为配合葛沽镇项目建设,农行天津津南支行组建专门服务团队,与项目投资单位成功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信贷业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信贷审批和投放。截至目前,作为该项目的牵头行,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给予葛沽镇项目投资单位中建方程(天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支持贷款余额达26.53亿元。

目前,津南区已编制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规划,探索生态资源市场化利用方式。在“揭榜挂帅”等机制助力下,累计征集“双碳”领域重点技术需求26项、“双碳”科技成果80余项,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进驻优质创新创业企业700余家。

2024-05-14 □ 本报记者 商 瑞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456.html 1 <p> 天津津南 产城融合积蓄新动能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