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新选择

——访塞尔维亚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亚历山大·米蒂奇

本报记者 蔡 淳

对于塞尔维亚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亚历山大·米蒂奇来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塞尔维亚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

早在2010年创办塞尔维亚战略选择研究中心时,米蒂奇就坚信,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因此,米蒂奇一再主张,塞尔维亚应坚定不移地与中国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当时我的预言在大多数人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米蒂奇说道,“但事实证明,中国确实为塞尔维亚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米蒂奇认为,中国企业在塞的投资经营模式有别于西方投资者。他介绍,西方投资者在塞投资秉持经济效益优先原则,这意味着他们更多关注零售、金融等高收益高回报产业,而一旦大环境不景气、相关行业或企业陷入困境时,撤资“跑路”将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在当地深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当地政府消除贫困,激发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活力,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米蒂奇以河北钢铁集团收购斯梅戴雷沃钢厂为例介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最困难的时刻,美资业主不顾当地政府恳求执意撤资,令这座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的百年钢厂失去了希望。2016年,中国河北钢铁集团收购该厂后,仅半年多,钢厂就扭亏为盈,数千个家庭的生计得到保障,斯梅戴雷沃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塞尔维亚政府此前背负的财政压力也大大减轻。

米蒂奇表示,当今国际社会那些把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口号挂在嘴边的国家,要么任意阐释规则,要么随意践踏规则。但中国在发展对塞关系上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让塞尔维亚人民感动的是,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塞尔维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塞双方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

米蒂奇认为,中国的外交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希望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米蒂奇相信,没有中国的参与,国际格局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极化,世界和平与安全也很难得到有力有效的保障。

米蒂奇同时担任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他注意到,过去10年间,西方世界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背后所折射的,恰恰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功。米蒂奇认为,从近期的中欧高层政治交往中不难看出,即便在“去风险化”论调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欧洲战略界还是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米蒂奇表示,中东欧地区国家应更清楚全面地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匈塞铁路为例,目前中企承建的塞尔维亚境内路段建设已接近完成,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正是看到了中企方面的成功示范,欧盟也对塞境内连接贝尔格莱德至尼什的高铁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事实上,这些铁路项目都属于泛欧交通网络,建成后全欧洲的交通运输都能从中获益。这也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本质上并不是排他的、零和的,而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

此前在中国访问时,米蒂奇曾到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参观,沉浸式感受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场景,大为震撼。米蒂奇表示,塞尔维亚已经准备好参与前沿领域的科技竞赛,也欢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飞行汽车等领域的中国高新科技企业能够考虑到塞投资发展。

2024-05-07 本报记者 蔡 淳

——访塞尔维亚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亚历山大·米蒂奇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065.html 1 <p> 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新选择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