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苏州 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

生活在800年前的苏州人穿越到今天,走在平江路上应该不会迷路。与当时的地图《平江图》对照,不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没变,而且大部分街巷、河道、桥梁都一一对应。苏州人世代的乡恋绵延至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苏州样本。

走过千百年的苏州之美与江南之雅,如何与这个新晋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谐共处,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支撑起精神世界,是摆在苏州人面前的课题。

古城老街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更是原住民的家园。在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张进军看来,原住民让古镇活了起来,没有原住民,古镇可能会失去一部分灵魂。在全面保护古城老街风貌的同时,营造让原住民宜居乐居的生活环境,本来就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那些古雅精致的街巷,曾经是破旧和不便的代名词。不过,最有价值的也是这个“旧”。要保留古城街巷肌理格局,保留原生态生活方式,“旧”了才真,“旧”了才美。

“说到古镇保护,我们注重的是它的原真性,要保护它的完整格局。”张进军说。同里古镇累计已完成20余条街巷、15座古桥、所有河道清淤与活水工程,原有圩岛空间格局得到了保护与维持,让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完整地诠释着同里的发展脉络。在退思园、丽则女学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材料和原工艺。

有了活水,古城就有灵气,才能称得上“枕水人家”。中张家巷河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部中段,是苏州古城中心直通环古城河的主要通道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道被填没。经过连续15年的努力,中张家巷河道全线通水,古城水网系统恢复,“小桥流水”的传统风貌重现。

给传统民居的“旧瓶”装上现代设施的“新酒”,苏州因地制宜探寻古城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平衡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近8000户居民,同里古镇景区内住着约3000户居民,环卫设施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等工程关乎居民生活质量,是古城活化利用必不可少的步骤。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在古城住了30年,见证了古城古宅的变与不变。她告诉记者,这些老宅子看上去还是老样子,但住在里面的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代化便利。

商家更是“恋旧”,在“旧”字上做足了文章。在同里,一家酒酿饼店老板开心地说:“我们的传统小吃很有生命力,根本不愁卖,现在同里人气越来越旺了。”同里剪纸非遗传承人计建明说,游客来了,观赏的人多了,购买的人也多了。位于32号街坊的苏州畅园有熊酒店,建在颇有名气的苏州畅园之上,是“老宅活化”的典型案例。苏州名城集团运营专员徐文祥介绍,畅园有熊酒店把园林作为酒店的公区,把周围民居收储之后变为酒店客房经营使用,以“宅园一体”展现江南水乡气质和古城独特生活方式。

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绘就了一幅融合共生的苏式画卷。居民有了新生活,商户有了新机遇,人心安乐安稳,更能理解传统文化之美、古城保护之利,成为自觉的保护者与传承者。

文/本报记者 姜 范 薛海燕 樊楚楚 中国经济网记者 鞠 然

2024-04-29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3700.html 1 <p> 苏州 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