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写未来产业新传奇
在上海闵行的“大零号湾”,未来空间领域的沃兰特航空在低空经济领域飞出了自己的赛道,其自主研制的“空中的士”——VE25客运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已于2023年9月进入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这是民航华东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有望于2026年将“空中的士”照入现实;在上海浦东张江,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作为上海和浦东细胞与基因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目前全国已获批细胞与基因疗法注册性临床试验项目,张江占上海的3/5,占全国的1/4,并率先上市中国首款和第二款CAR-T细胞药物;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未来能源领域的特斯拉储能计划于年内完成试投产,达产规模近40GWh,临港新型储能项目示范应用不断升级,制氢加氢一体站持续建设完善。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连日来,未来科创企业纷纷入驻上海,正描绘出一幅未来产业的新图景。据了解,2023年上海成立了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首批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瞄准低空经济、脑机接口、合成医药、大模型数据技术、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持续发力。如今,首批承载着“高浓度”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将满一周岁,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展现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书写着面向未来的创新传奇。
精心布局
活力的展现,离不开上海对未来产业的精心布局与栽培。“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是上海布局的五大未来产业。”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二级巡视员、技术进步处处长李宇宏表示,“未来产业激发无限创新动能,发展未来产业,需要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和公共服务平台。”
近1年来,上海注重“筑巢引凤”“夯基垒台”,重点做好四个“着力”——着力育载体,除首批3家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之外,还加快合成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用AI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未来规模化智能制造机器人操控系统及运管平台等项目落地;着力抓攻关,在新型储能、卫星互联网和超导等领域组织重大项目,布局合成生物、区块链、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学科,储备未来人才和技术,一批创新成果实现突破;着力建平台,成功创建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自主智能两个国家级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上海交大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底层技术攻关,建设超导、智慧医疗、燃料电池、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北斗导航、石墨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着力促转化,上海积极参与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推荐了89对创新联合体参与,推荐数居全国第一位,近期又聚焦量子科技等九大重点领域试验场景,鼓励组队揭榜,贯通成果转化链条。
发展未来产业,还需集结各方精锐力量,搭建平台、营造网络、形成生态。近年来,上海坚持围绕未来产业做大朋友圈、做强引力场——强化产研贯通,在全国率先建立合成生物战略专家委员会、成立合成生物产业协会,成立先进核能、新型储能、脑机接口、生物制造4个技术领域专委会和未来产业投资专委会,促进行业交流和产融对接。强化品牌打造,成功举办2023全球首届“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并围绕五大未来产业,邀请院士与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互动。强化全市协同,上海市委统战部举办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海市金融局举办以“未来产业与资产管理”为主题的第二届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论坛,打造金融和产业合作新标杆;成立上海中创未来产业研究院、上海启明未来产业技术促进中心等。
政企协同
活力的展现,离不开政企双方的协同融通、共同合作。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芯片制备+光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科创型企业,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灵量子”)一直投身于量子科技这一未来产业领域,成为上海未来产业的“活力名片”之一。
“在光子芯片制备方面,公司已经拥有基于飞秒激光直写的三维光量子芯片技术和新一代的光子集成材料——铌酸锂薄膜光子芯片技术两大核心‘杀手锏’,公司已发布的核心产品包括全系统集成的商用科研级专用光量子计算机、三维光量子芯片及超快可编程光量子芯片等,自主研发的首款光量子计算模拟软件FeynmanPAQS已开始商用。”图灵量子创始人兼CEO、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金贤敏表示,“在量子安全领域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和布局。2023年图灵量子成立了天机量子事业部,致力于量子技术和抗量子密码技术的研究,推动密码技术创新、密码产品研发、量子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图灵量子自成立以来,得到了上海市的高度支持。”金贤敏说。2022年,上海市相关部门助力图灵量子牵头建设了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心采用“量子+经典”混合智算中心集群架构,依托低功耗光量子芯片和量子算法优势,大幅提升算力性能,解决传统数据中心的高能耗瓶颈。同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并发挥上海应用场景丰富优势,支持企业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应用场景项目落地。
在上海,企业与城市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和应用场景方面的产业生态优势形成叠加,牵引更多面向未来的技术成果形成与完善。“临港新片区通过‘滴水湖AI创新港’建设,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布局智能穿戴产业链,已集聚鲲游光学模组、舜宇光波导芯片等智能穿戴核心部件项目。”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表示,“同时打造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体系,到2025年建成全国首个‘数据通全路、云网联全车、智能赋全城’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锚定匹配临港发展方向的软件产业,引进中科创达自动驾驶‘滴水OS’整车操作系统全球总部,利用华东师范大学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吸引培育更多高校产业化项目落地,打造临港良好产业生态。”
国内智能汽车的领先供应商——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洋表示,“我们公司选择落户上海临港,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产业生态。我们希望借助临港的开放优势,围绕智能汽车与全球共建开放的生态圈,在汽车电动化革命的‘下半场’,形成双方优势叠加、互相合作,放大基础软件的价值,推动智能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
政策给力
活力的展现,既要取长也要补短。上海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和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显著,但未来产业在发展道路上仍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让科创企业在上海这片沃土上无忧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陆瑜表示,针对企业创立初期的“0到1”环节,临港新片区将试点探索“拨投联动”,形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科创风险共担机制,帮助企业打通“最初一公里”。目前,上海临港新片区构建了覆盖“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提供“0到1”的源头创新、“1到10”的创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政策保障,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保障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
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上海张江已在项目孵化与加速、中试、产业化等各阶段,形成相应的基地承载和服务功能覆盖。在未来健康领域,继实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改革之后,张江又加快“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即生物制品生产可通过委托或协作的方式实现跨地区、跨省乃至跨境生产。同时在细胞与基因、AI+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布局,储备标准化厂房及研发空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上海市闵行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刘佳表示,“我们在‘大零号湾’先导区设立了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基金、大零号湾创投一号基金,组建了由60家基金管理人组成的大零号湾科创金融联盟,基金规模超200亿元,重点服务闵行未来产业科创企业发展,拓宽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金融机构赋能“大零号湾”,将吸引更多的科创企业加入,增强科创人才的黏性。让“金融活水”流动起来,为科创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打算组织投融资论坛等活动,把整个‘大零号湾’先导区的环境介绍给更多的企业家和投资人,让整个金融生态圈继续壮大。”熠美投资总经理胡焕瑞表示。
“下一步,上海将通过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围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布局,创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为上海早日迎来未来产业盛景贡献力量。”李宇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