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幸福宜水长流淌
一场春雨过后,江西省宜黄县的宜水百花洲公园变得越发葱茏。在公园锻炼的市民胥志强说:“百花洲现在成了附近居民的好去处,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快乐。”
百花洲这个好去处,是宜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一部分。2022年4月,水利部在全国选择了7个水域自然禀赋较好的河流或城市湖泊作为首批试点,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探索不同区域幸福河湖建设的思路和标准,宜水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的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经过紧张建设,宜水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流域环境建设目标。去年11月,宜水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项目正式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复核评估。验收组认为,宜水幸福河湖建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宜水也成为江西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样板。
合力共建
在宜水河棠阴镇大岚村段,护河员涂大爷站在一艘小船的船头,伸出长杆,精准地用网兜将河面的漂浮物打捞上来。这是他的日常工作,类似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而像涂大爷这样的乡村一级护河员,在整个宜水流域内还有上百名。
“幸福河湖建设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最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宜黄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水利局二级调研员黄子健全程参与了宜水幸福河湖的建设,经过摸索,他们跳出了以往单纯依靠工程治理的模式,转而采取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治理方式。全县15个政府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全流域截污纳管、全区域河道禁采、全河道洁水养殖等专项整治,形成合力共建机制,通过系统治理打造幸福河湖。
作为鄱阳湖水系抚河的一级支流,宜水发源于宜黄县神岗乡,由南向北经圳口乡、棠阴镇、凤冈镇流至县城,在右岸汇入抚河,流域面积415平方公里,主河道全长68.4公里。黄子健介绍,治理宜水顺畅的地方在于,这条河全部位于宜黄县辖内,上中下游相对容易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但难点在于,不同河段面临的治理要求不一样,并且流域内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棠阴古镇、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这都给项目建设带来考验。
列入试点后,宜黄县明确了河道综合整治、河湖空间带修复、生态廊道建设、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水文化挖掘与保护、提升流域生态产品价值6项任务。
“围绕这些任务,我们根据流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治理方案。”黄子健举例说,流域内神岗乡处于宜水河上游,河床坡降达到5%,两岸河床摆动剧烈,崩塌严重,给两岸村庄和农业生产带来隐患,整治时以稳固河岸为主;流域内圳口乡、棠阴镇地处宜水河中游,河段蜿蜒曲折、河岸植物丰富,滩地淤积严重,整治时则以清淤疏浚畅通河道为主;而对于地处宜水河下游的凤冈镇,因为与县城接壤,产业集聚、人员密集,整治时主要对原有防洪堤进行生态化改造,达到既防洪又美观的效果,打造出“一河两岸”的生态美景。
固堤绿岸
在水利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来到百花洲堤。放眼望去,但见树木叠翠,碧波荡漾。这座大堤全长4.53公里,经过护坡、护岸、加固整治,达到了4级堤防标准,可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
百花洲堤是宜水幸福河湖建设取得的成果之一。“治水管水是幸福河湖建设的基础,确保防洪安全是首要目标。”宜黄县水利局负责人陈美玉说,在建设宜水幸福河湖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原生态河道为主,人工景观措施为辅”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破坏,维持河流原有形态,顺河势修整边滩、槽沟和深潭,在提升防洪能力的同时,维持河道原生态。
陈美玉向记者展示手里的“小账本”,开展幸福河湖建设以来,宜水河共新建生态护坡8.6公里、生态护岸17.2公里,清淤疏浚15个节点,同时对流域内涉及的1座中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和5座山塘全面进行了除险加固;在沿河实施集镇、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新建了神岗、圳口、棠阴3个乡镇集中污水处理厂和8个村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沿线5万亩农田全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规范流域内畜禽养殖,保护宜水水质,修复河湖空间带和生态廊道。同时,将河道治理融入城市及乡镇公共空间,建成10.6公里的多功能滨水绿道以及6座特色堰坝,大幅提升了幸福河湖项目亲水便民功能。
目前,经过改建加固的宜水堤防工程和交通桥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宜水河水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实现了堤固岸绿的目标。当地还创新智慧化治水模式,实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构建覆盖全流域的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搭建数字孪生智慧平台;创新探索“物业管、单位管、统筹管、智慧管”的管护模式和宜水“以河养河”长效管护新机制,打造百花洲河长制公园等一批河长制公园。
聚焦产业
实现“美丽宜水”向“幸福宜水”的升级,只有环境整治还远远不够。黄子健认为,更关键的是要发挥出幸福河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带动作用,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带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休闲农业、民宿、生态旅游等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2年,作为宜水幸福河湖建设的配套招商项目,投资1.5亿元的棠阴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进驻小河村,由该县城投公司与种植大户合作建设1700亩设施蔬菜基地,一体化推进农文旅、工商贸、景田村融合发展。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周俊平介绍,基地目前以种植辣椒为主,年亩产辣椒超3000公斤,带动了村里300余人就业,去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
随着幸福河湖建设的推进,过去的驳岸垦种变成了如今的两岸绿树成荫,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正给当地带来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在宜水河沿岸,蜜橘产业蓬勃发展,全县蜜橘年产量达800万公斤;投资9600万元建立的种子产业园,制种面积达2.7万亩,带动附近700余名村民增收。
当地还深挖水文化资源,沿线打造了棠阴古镇、中华山生态园等一批各具特点的示范村镇,建设了神岗红色文化展示馆、圳口河长制及党建文化展示馆,推广徐霞客游线、养生度假游等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寻梦神岗、最美圳口、凤冈湿地,一个个网红打卡点,串联起一条长长的绿色沿河生态廊道。据统计,2023年宜水沿线区域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幸福河湖建设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良好的水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黄子健说,未来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做好宜水河流域的管护,由第三方实行物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幸福河湖建成的所有项目有人管、有钱管和管得好,实现幸福宜水常流淌、长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