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建设绿色能源合作样板工程

——记北方国际塞尼风电项目

□ 本报记者 蔡 淳

图为位于克罗地亚塞尼市的塞尼风电项目。作为山地风电项目,塞尼项目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像呵护家园一样呵护当地生态环境。(资料图片)

“未来几年内,克罗地亚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预计将达到700MW至800MW。”日前,在出席第二届克罗地亚可再生能源地区发展论坛期间,克罗地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国务秘书伊沃·米拉蒂奇透露,“按照这一速度,我们有望提前两年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3.5GW的发展目标”。

克罗地亚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跑”的背后,有着中资企业的助力——该国现有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正是由中国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塞尼风电项目。

塞尼风电项目距离克罗地亚塞尼市东北部8公里,总投资1.79亿欧元、总装机容量156MW,风场面积达42.8平方公里。从2017年11月签订股权收购协议并受托作为总承包商负责项目建设,到2019年9月项目正式全面启动施工,再到2022年2月39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北方国际萨格勒布分公司总经理刘振见证了塞尼风电项目每一步的发展。如今,该项目年平均发电超3000小时,贡献约5.3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截至2023年底,塞尼风电项目历史累计总发电量达8.76亿千瓦时。“对于电力净进口国的克罗地亚而言,塞尼风电项目无疑将为其促进能源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强劲助力。”刘振表示。

作为山地风电项目,塞尼风电项目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刘振向记者介绍,团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当地及欧盟环境保护法规,像呵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呵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现野生动物出没要自觉加以保护;在动物交配、产羔、孵卵的季节,尽量减少人为活动惊扰;如发现受伤、病残、饥饿、受困、迷途的野生动物,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救助。”这段看似出自动物保护组织工作手册的文字,却是塞尼风电项目施工指南中着重强调的行为准则。

坚定履行环保义务获得了当地人的尊重,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则为项目赢得了认同。刘振带领全体员工多次参与当地学校的卫生清理和房屋改造工作,并捐赠了学习桌椅和冬季取暖设备。2020年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发生6.4级地震,项目部第一时间加入救灾工作中。他们购买了大量饮用水、食品、生活用品等急需物资,紧急送达重灾区。患难见真情,让受灾民众深受感动。

海外项目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一直是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难题。项目启动之初,刘振对此也有过担忧,“中国与欧洲风电项目建设模式不同,克罗地亚本地公司对中国设备不熟悉,人员语言沟通障碍乃至本地的休假制度等,都对项目的成本和工期有巨大影响”。为了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塞尼项目团队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特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当地文化,增进对当地风俗习惯和人文风情的了解,用行动争取获得当地民众、政府乃至内部职工对企业的肯定,进而逐渐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

担任合同和风险管理部门法律顾问的伊尔玛·布莱卡对此深表认同。伊尔玛表示,自从2020年6月加入公司以来,她与中国同事们并肩工作,共同成长,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善良、守信、诚实和忠诚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塞尼风电项目始终秉承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塞尼项目团队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先后共有50多家当地分包商、供应商和服务商参与项目建设,涵盖设备供货、大件运输、土建施工、风机吊装、动态调试和并网测试等全流程。施工高峰期,每天超过360名当地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现场进行作业;正式运营后,当地知名工科院校里耶卡电气技术学院还专程组织师生到现场交流学习。中方团队独特的技术优势也为当地同行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刘振介绍,北方国际研发的叶片举升装置不仅圆满完成了运输巨型风机的艰巨任务,而且相较于租用欧洲举升车,为项目节省成本约280万美元。当地合作伙伴对其优越性能赞不绝口,果断决定采购该装置并在巴尔干地区其他风电项目中推广使用。

正如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所说,塞尼风电项目为本国清洁能源生产、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更是欧盟与中国绿色能源合作的样板工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克、中欧绿色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2024-04-05 □ 本报记者 蔡 淳

——记北方国际塞尼风电项目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2448.html 1 <p> 建设绿色能源合作样板工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