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赛探源
《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描写了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书中穿插了不少传说,其中有一场“赌戏”时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据书载,般度族建立了天帝城,族群首领“坚战”加冕为王,这让竞争对手俱卢族首领“难敌”嫉妒不已。难敌的舅舅“沙恭尼”看出了外甥的心思,就设计了一个赌局,邀请坚战参加。在赌局中,一向好胜的坚战一输再输,先输了财产,又输了王国,最后连自己、兄弟、妻子都输掉了。
坚战与沙恭尼所玩的掷骰游戏引起众多读者的兴趣。
据传,在古代印度,民间的确流行一种掷骰游戏,玩法和《摩诃婆罗多》中的描述差不多,该游戏名为“十字戏”。
“十字戏”大约诞生于16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印度,具体起源如今已难以查证。从该游戏的棋盘形态和部分游戏规则来看,与其类似的游戏可能早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便出现了。直到今天,“十字戏”依然流行于世界各地,只不过,它早已脱离了赌博的范畴,变成了桌游(桌面游戏)的一种。
从游戏分类上看,“十字戏”可以被归入桌游中的掷赛游戏类别,即用骰子、陀螺、贝壳等掷具,随机决定棋子沿棋盘路径的前进步数,最先抵达终点的人即为赢家。这一规则相信大多数读者并不陌生,因为其玩法和流行多年的飞行棋等小桌游十分类似。而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分别结合自身文化特点,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
这种以棋盘为“地图”,以棋子为“主角”,依据骰子骰点行动的游戏模式,深深影响了后世桌游的发展。从飞行棋、大富翁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桌游,到“龙与地下城”“克苏鲁的呼唤”等相对小众的桌游,“骰子行动”的模式已成为很多桌游的标准玩法,尤其是角色扮演类桌游。在这类游戏中,玩家们将自己代入其中,只需遵循简单的游戏规则,便可实现无限可能。无论是一骑绝尘还是逆风翻盘,或是困于“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无法脱身,只要游戏还没有结束,胜负就无定数。这种不确定感或许正是掷骰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
当然,这种无限可能的基础,来源于其游戏规则的核心——用骰子掷点决定行动结果,这就不得不提到骰子的发明了。
骰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5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过那时候的骰子形状不太固定,制作风格和标注方式也比较“放飞”,所以对是否能将其界定为骰子,学界尚存争议。在中国,骰子最初是长条状的,后来才演变为立方体,至唐代以后就与我们今天玩的骰子非常类似了。
骰子发展到现在,除了传统的正方体六面骰外,比较常见的还有四面骰、八面骰、十面骰、十二面骰和二十面骰。其中,玩法比较特殊的是十面骰,桌游玩家通常要同时掷两个十面骰,其中一个骰子代表个位,另一个代表十位,所以如果同时掷出了一个3、一个4,结果并不是7,而是34或43。
应该说,骰子的发明相较于“十字戏”,对人类的影响更为深远。如果说后者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娱乐上,那么前者则更加益智,尤其对数学以及概率论等基于数学计算产生的科学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不止一位数学家表达过自己对骰子的迷恋。有人称其为“符合古典概型且操作简单的随机数生成道具”,认为其代表着“规则之下事件的随机性”,让人顿感“不明觉厉”。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益智游戏认知的加深,桌游正在变成和传统棋牌一样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游戏品类。而且,相较于后者,其种类更多、玩法更丰富,比起电脑游戏又多了面对面的社交属性,带来了额外的烟火气。
难怪这么多人愿意时不时地约上朋友玩儿,一玩儿就是半天。又简单又有趣,还有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的游戏谁能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