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专利需综合施策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底,我国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合计占国内的四分之一。然而,坐拥大量专利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却普遍存在“不愿转”“不会转”的问题。梳理盘活有价值却被闲置的专利成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1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出台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方案明确了全面梳理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组织企业对筛选出的可转化专利进行评价反馈,分类开展高价值专利对接推广和落地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优专利增量等4方面工作。
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是着眼创新源头、推动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须共同努力,把能够转化的专利存量家底摸清摸透;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市场评价机制,由企业对高校、科研机构盘点的专利进行产业化前景分析,在专利对接推广、落地转化的过程中,调动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等多方积极性,合力推动高价值专利快速转化。
在盘活存量的同时,还须做优增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是动态变化的,新申请、新授权专利不断涌现,不转化运用又将成为新的存量专利,形成“前清后积”的状态。在存量专利盘活过程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企业评价反馈环节,及时接收企业的技术改进和产学研合作需求信息,建立精准对接渠道,从而更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政策导向上,方案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将专利转化效益纳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学科评价、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评价指标,进一步突出专利质量和产业化导向。此外,高校、科研机构还要综合考量转化潜力、商业价值和维护成本等,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鼓励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商业价值的技术去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