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云南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给予我们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强大的鞭策和动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继2012年迈上1万亿元台阶后,在2018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在2023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第一,在工作导向上坚持“两个一切”,一切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都大胆地干,一切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都坚决不干。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用好“指挥棒”、设置“红绿灯”,加强正面引导、负面约束,制定实施高质量做好项目工作、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等政策措施,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干部以过硬的立场、品质、能力、意志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产业、消费拉动转变,工业由传统产业拉动向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转变,投资由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
第二,在目标方向上锚定“三个定位”,全面提升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三个定位”作为总牵引总抓手,努力把战略定位转化为现实地位。在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居全国第二位,高质量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民族地区经济增速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九湖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绿美云南建设全面提速。在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务实推进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创新开行“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发展远超预期,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更加密切、人文交流日益深入。
第三,在工作路径上聚焦“三大经济”,着力构建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产业强省。做特做强资源经济,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4万亿元,以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连续18个月保持25%以上增速,接待游客数量逾10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4万亿元。做大做实园区经济,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89个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做优做活口岸经济,统筹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32.2%,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
第四,在具体抓手上推进“五化”进程,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牵引性作用,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速市场化进程,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营主体“多活大强”,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量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新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受到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提速产业化进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提速法治化进程,加强法治云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02%、全程网办率达81.97%。提速生态化进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提升绿水青山的品质、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推动生态高品质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提速数字化进程,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量突破9万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3187亿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扭住经济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稳走实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