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促稳推动高质量发展
——计划报告解读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
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表示,计划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在综合考虑国内与国际、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本着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政策取向,与政府工作报告紧密衔接、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年度特点,站位高、定位准,同时更加注重务实创新。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表示,过去一年,我国克服多重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成绩来之不易。
在肯定发展成效的同时,计划报告也客观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疫后经济恢复难题增多,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至。“但总体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陈彦斌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计划报告充分评估了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与“十四五”规划目标有效衔接的基础上,综合平衡并把握当前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7项主要目标和10项主要任务。
在主要宏观政策取向上,计划报告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实际效果。更加突出精准发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精准做好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效支撑。
近年来,我国从支持经济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等方面考虑,赤字率一直保持在较为合理水平。对于此次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新提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主要着眼于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实际效果,关键是要把这些钱用好,更好地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提供财力保障。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此次计划报告提出,制定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科学把握出台时机,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让经营主体有适应和调整的空间。同时,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及时充实政策储备工具箱。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各项政策的协同性明显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说,将进一步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今年计划报告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排在首位的任务。计划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联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对此体会深刻。薛济萍代表介绍,作为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天科技近年来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实现了从传统的“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打造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产业全价值链体系。传统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就要不断夯实底层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加快数实融合与智能化水平,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赢得主动。
以进促稳,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计划报告提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要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该立的要积极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进一步强化政策工具创新,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陈彦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