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冷静
请试着回答以下4个问题:
在全世界所有低收入国家里,能够上完小学的女孩占比大约为多少?
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收入水平的国家?
过去20年间,全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数量如何变化?
全世界有多少人能够用上电?
如果不经常看新闻,这4个问题你大概率是回答不出来的。
如果你经常看新闻,并且尤其关注战争、暴力犯罪、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负面信息,你的回答大概率会更不准。
在新闻传播和社会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论叫作“框架理论”。学者认为,这个理论的基础建立在“相信人类个体无法充分理解世界”上。它认为,人们会不断努力观察自己的生活,试图理解周围的世界。伴随这个观察和理解的过程,人们会逐渐形成对世界的独有认知,并对这种认知深信不疑。
但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真的是正确的吗?如果专家告诉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能够答对上述4个问题的人凤毛麟角,很多人的正确率甚至不足一半,你会不会震惊?
这就是瑞典统计学家汉斯·罗斯林写下《事实》一书的初衷:人们情绪化的本能和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阻碍了人们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使人们“无视一些事实而坚持错误的观念”。本书列举了包括全球贫困、人口增长、医疗卫生、气候变化在内等问题的数据,试图启发读者“以数据作为根治无知的良方,以理性作为心灵平静的源泉,拥有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让基于数据的分析“像健康饮食和持续锻炼一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罗斯林列举了人类10种本能化的思考方式,来说明为何我们会对世界产生误解。除此以外,书中还提出了控制“本能”的方法,并且尤其强调数据的质量。
在本书中,罗斯林介绍了由自己建立的全球人口收入模型。他根据收入水平将所有国家分为4个等级,第一级的收入水平只有1美元/天;第二级为4美元/天;第三级为16美元/天,第四级超过32美元/天。这个模型已于2016年被世界银行采用。
罗斯林用“站在摩天大楼顶上俯视城市”来形容数据质量对人类认知的误导。他表示,如果站在高处俯瞰,其他建筑物无论是10层高还是50层高,看起来都一样矮。收入也是如此。对于收入水平刚刚从1级攀升至2级的人来说,生活的变化太明显了。但站在4级的人恐怕很难看出这一点,除非特意去寻找证据。并且,他还强调同样收入水平的人在消费取向层面存在明显的共性。例如,当人们的收入从2美元/天增加到4美元/天时,无论他们住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郊区还是孟加拉国的偏远村庄,都倾向于购买鞋子和自行车。因此,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认识世界可以作为根据国别来划分世界的有益补充。
这个模型也被比尔·盖茨所赞赏。盖茨认为,简单将世界分为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研究方法太粗糙了。当只有这两种选择时,人们更有可能认为,个人拥有的财富水平是划分穷人和富人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其他环境因素。但事实上,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文化信仰等内在价值取向都同样重要。
《事实》提醒人们,不要仅仅依靠模糊的感知去理解世界。相较于“直观的变化”“切身的感受”,数据更加精准也更加“冷静”,基于数据形成的判断也更加客观,更加接近于真实。
回到文章开头的4个问题:答案分别是60%、中等收入国家、几乎减半、80%。
你答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