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激活长三角文旅

李昊翔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多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片区域诸行各业的发展可圈可点。文旅产业即是其中一个典型。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约30%。2019年至2022年,长三角地区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比例从44.2%提高到62.3%,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比重从63.5%提高到70.2%。202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超过12.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超过1.5万亿元。此前发布的《2023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随着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复苏势头强劲。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区域协同、外向发展,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鲜明特点。

政策的有力支持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12月份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旅游合作,统筹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依托长江、沿海、域内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资源,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深化合作机制,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等,成立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及各级专业联盟,取得显著成效。有关地区共建重大项目、共促文旅消费、共推文保合作、共享公共服务、共管市场秩序,定期交流会商。

当然,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产业布局上,长三角省市间文旅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如江南古镇、美丽乡村、主题乐园等题材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产业政策协作机制有待加强。在产品供给上,偏向对硬件外观的美化包装和简单模仿,缺乏对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创新活化不足,弱化了产品生命力与吸引力。在消费促进上,偏重举办大型的文旅展销会和推介会,接地气、合民意、见实效的微观举措有待加强。

对此,应加强产业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完善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协同机制。进一步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战略统筹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在产业规划、政策激励、金融支持、人才培养、交通设施等方面,建立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的文旅协调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省市间要加强文旅产业分工与协作,结合各地区的产业特色与发展规划,整合文旅产业链条,引导文旅产业有序竞争、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结构高效的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体系,以合作促发展,更以发展促合作。

深化产品供给层面的文旅融合,激活长三角区域文旅产业品牌资源。深度挖掘、梳理和整合长三角文化,提炼“文化长三角”核心要素和标志性特质,策划和打造当地整体品牌形象,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绿色山水优势,建设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构筑长三角文旅品牌高地,吸引更多民众走进长三角。

激发民众的文旅消费需求,打造长三角文旅产业便利消费圈。优化消费环境,加大优质文旅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文旅消费的数字化应用普及,持续推广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打通高铁与市内交通的联动优惠,开通“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的惠民利民快捷旅游套餐。规范消费市场,引导住宿餐饮、景区门票、游乐项目合理定价。

2024-02-03 李昊翔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9036.html 1 <p> 协同创新激活长三角文旅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