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了演艺新空间

昌 青

提到音乐会、演唱会、实景演出、戏剧等传统演艺形式,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在剧院剧场、景点或者体育场馆里举办的那些“偶尔看一次”的演出。

如果能以一种更惬意的方式呈现在家门口,是否能让更多观众更高频地走进演艺空间?答案是肯定的。

当下,演艺新业态蓬勃发展,通过结合商场、影院、文化园区甚至小区楼下的创意小店等形成了新的演艺空间,改变观众对演艺“距离遥远”的印象。离家近、小而美、更随性,互动满满的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来了。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各地“家门口”都好戏不断。2023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逐渐开始打造各种创新演艺空间,旨在提升演艺服务发展能级、强化城市文化服务职能。北京演艺服务平台去年发布的首批15家演艺空间培育入围项目里,涵盖了传统剧场、园区街区、文化遗址以及商业综合体等多种空间类型,凸显了演艺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打开大麦等票务网站,搜索“沉浸式”“小剧场”等关键词,就可以找到附近好看的演出。传统演艺空间离家远,您嫌出门麻烦,那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总有一处适合您。

摆脱了“只在剧场上演”的空间限制,演艺新空间缩短了演出与观众之间的物理距离,也通过较为“随性”的观赏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下次再看演艺活动,与友人相约家门口,说出门就出门的消费决策成为可能。

相较于传统演艺形式,新空间中的沉浸式演艺项目更随性松弛。一方面,好的传统演出通常在那些较大或者较远的专业演出场所举办,观众需要花些时间赶往演出现场,而演艺新空间往往就在生活区,比如爱乐汇、西区剧场就分别在商区与社区里;另一方面,在传统演艺空间中,观众要注意演出的相关规范,而在新空间中,观众可以像在电影院一样吃着爆米花甚至可以亲自参与到演出之中成为演出的一分子,像是自己演了一出好戏。

比起专业剧场,演艺新空间更小、离观众更近,生活气息满满。将艺术欣赏、社交与日常消费情景相结合,场地空间属性被充分发挥,观众能在新空间中“边玩边体验”;打破了对演艺的刻板印象,满足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欣赏与社交需求,人们观演有了更轻松的方式。

作为一种新业态,演艺新空间是对传统演艺的创新补充。

家门口的演艺空间与演艺形式提供了新的文化消费体验方式。小型音乐会、即兴戏剧、亲子儿童教育演出或者放松身心的疗愈演艺活动会在这些新空间上演,不仅亲民,而且有趣。

离家近了,自然就去得多了;去得多,胆儿就大了。久而久之,咱就成了“票友”,自然能哼唱几句旋律、演几段对白。到了那些互动多的演出里,咱把那些了然于心的片段也跟艺术家来次“竞演竞唱”,其乐融融!

听多了、看多了,不仅身心愉悦了,艺术素养也提升了。以后朋友问附近有啥好玩儿的,“请您去听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就我家楼下”!

2024-01-28 昌 青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8733.html 1 <p> 家门口有了演艺新空间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