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贺兰
从银川市区远眺贺兰山东麓,碧空如洗。
塞外冬季,灿烂阳光下,山顶片片白雪如花般怒放,形成了宁夏著名的古八景之一“贺兰晴雪”。
宁夏首个酒庄便以贺兰晴雪命名。
如今,宁夏全区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达60.2万亩,超过全国三分之一;年产葡萄酒1.4亿瓶,占全国近40%;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上获得上千个奖项……驾长车,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葡萄酒突出重围。
葡萄酒的香味,已成为贺兰山最浓郁、最具代表性的风味。
响了!曾名不见经传
2011年9月,《品醇客》杂志举办的世界葡萄酒大赛上,来自中国的贺兰晴雪成为最大黑马。
击败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甚至法国波尔多本地的生产商,获得10英镑以上级别波尔多风格红葡萄酒国际大奖的,是一瓶来自名不见经传产区的2009年加贝兰——这是当年轰动世界葡萄酒界的一件大事。自此,世界认识了出产优质葡萄酒的中国宁夏产区。
从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路拐上沿山公路不远,就来到了贺兰晴雪酒庄。庄主容健提起那段往事,仿佛在诉说一个传奇故事。
宁夏葡萄酒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但直到90年代中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才逐渐被葡萄酒专家发现认可。第四次全国葡萄科学讨论会在银川召开时,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认为:以银川为代表的部分西北地区是中国最佳的葡萄产区之一,也是中国生产高档葡萄酒最有竞争力的潜在地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观点不仅引起了葡萄酒行业的关注,也让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意识到发展机遇。于是,法国的葡萄品种、设备、技术和人才被一一引进,建立了一批葡萄酒企业。
1997年,宁夏将葡萄酒作为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支持发展。2001年,宁夏葡萄产业协会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省级葡萄产业协会。容健担任会长,王奉玉担任秘书长,张静担任副秘书长。2005年,容健与王奉玉先后退休,3个人萌生建设一个示范性小酒庄的想法。地址选在贺兰山脚下,取名贺兰晴雪。容健与王奉玉搞管理和种植,年轻的张静负责酿酒。
3个人的酒庄条件简陋,处于半手工状态。当年,酒庄开荒种下了第一批8公顷葡萄,张静到中法两国农业部门的合作项目——中法庄园实习,拜首席酿酒师李德美为师。
2009年,贺兰山东麓产区气候条件优越,葡萄成熟度非常好。2011年初,酒庄顾问李德美萌生了把2008年、2009年两个年份的酒送到国际参赛的念头。
“酒庄报名参加英国《品醇客》杂志举办的世界葡萄酒大赛时,主办方的产区选项里甚至都没有宁夏。颇费一番周折,才报上了名。”李德美回忆。
2011年9月,该项赛事颁奖仪式在英国伦敦举行。公布结果时,让所有在场嘉宾感到震惊的是:中国宁夏贺兰晴雪酒庄2009年份加贝兰葡萄酒夺得赛事最高奖!当时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能生产优质葡萄酒,更别说知道宁夏!
这个奖项对全世界所有生产波尔多风格葡萄酒的地区开放,把最高奖项颁给贺兰晴雪,意味着中国生产的葡萄酒得到了世界认可。
蒙古语里,“贺兰”就是骏马的意思。由此,宁夏葡萄酒产业踏破贺兰山缺,进入壮怀激烈的高速发展时代。
稳了!没有不可能
略微有些酸,也有点甜,还有点儿涩……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酒处于榨季后的发酵期,空气中弥漫着葡萄酒襁褓中的味道。
赤霞珠、马瑟兰、霞多丽、长相思……品类众多的葡萄酒百花齐放,加上混酿碰撞,或激越,或温柔,或甜蜜,或羞涩……倾诉着各自的故事,绽放着各自的风格。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位于北纬37^o43′至39^o23′之间,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品质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昼夜温差大,葡萄易于聚集糖分;黄河冲积平原与冲洪积倾斜平原交汇地带的半砂质土壤,让葡萄枝与葡萄秆的水分得到很好调节。
多年来,宁夏先后从国外引进以红、白、甜、露四大系列为支撑的6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品系,引进20多个国家的60多名国际酿酒师在产区服务,聘请20多个国家的冠军侍酒师作为推广大使。200多个酒庄和酿酒企业分布在百公里葡萄酒产业长廊,参观百多个酒庄,宛如周游列国。
加贝兰获奖后,来贺兰晴雪参观访问和品尝的人很多。“人们夸赞,酒的风格非常波尔多。但我觉得加贝兰要成为宁夏的加贝兰,而不是波尔多的加贝兰,也就是要成为自己。”张静说,宁夏产区是一个很独特的、具有自己风土特色的葡萄酒产区。
与贺兰晴雪酒庄仅一路之隔,迦南美地酒庄的风格及酿酒师的个性、理念、目标、方法均与之不同,可有一点是共通的:成为自己。
庄主王方旅居德国10余年,对有“德国葡萄酒女王”之称的雷司令品种情有独钟。2011年,王方带着对家乡酿酒业的憧憬回到宁夏,建了一个200多亩规模的小酒庄,开始了自己的酿酒生涯。
在宁夏,种植雷司令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因酿酒风格大胆、敢于打破常规而被业界称为“魔方”的王方坚信:脚下土地就是雷司令的希望之地。果然,贺兰山东麓种植雷司令成功,酿出的酒清爽、酸度适中、口感清脆。
短短几年,迦南美地酒庄酿造的葡萄酒就赢得了国际声誉,曾作为唯一一个亚洲酒庄受邀赴德国参加展出和一年一度的雷司令盛宴。
除了标准瓶,迦南美地酒庄还推出了如试管一样的小瓶酒,便于携带和直接饮用,很受年轻人青睐。“葡萄酒认产区。我对我酿的酒有着绝对自信,我坚信宁夏产区能酿出好酒。”王方说。
风土共享,风格各表。
走进西夏区博纳佰馥酒庄,草木丛生,完全是不修边幅的自然状态。庄主孙淼和彭帅是一对年轻夫妻,2013年从法国留学回国,来到贺兰山下酿酒。酒庄面积只有100多亩,建在一片盐碱地上。
酿酒东麓下,悠然见兰山。俩人都在法国著名的勃艮第产区工作过,选择了自然传统的田园生活生产方式,自己开拖拉机、施肥、除草、酿造、养鹅、喂狗……“两个人的酒庄”个性十足。“每串葡萄里都有我们的体温,每瓶葡萄酒里都有我们的心血,我们在做一座最典型的艺术酒庄。”孙淼说。
打开一瓶2015年的红葡萄酒“馥”,拥有可爱甜美的果香和略带俏皮的青味,如春季贺兰山散发的生命萌发的气息。博纳佰馥酒庄年产量1万多瓶,酒畅销上海等大中城市。
彭帅师从著名葡萄酒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教授,孙淼师从李华教授的夫人、著名葡萄酒专家王华教授。小两口师从老两口,两代人致力于葡萄酒的研究和酿造,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佳话。
准了!寻味即寻路
这些各具特色的葡萄酒,有一个共同语境:贺兰山风土。
风土,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于葡萄酒而言,风土就是魂魄。七分种植、三分酿造,产区的风土对葡萄酒的品质和风格有着决定性影响。
贺兰山东麓的风土条件得天独厚,但对于葡萄酒产业发展初期的宁夏来说,如何把大自然的馈赠做成人间臻品,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弯路、资本抢滩、无序发展、质量低下,没少踩坑。
2003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当时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借鉴了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宁夏建立自己的产区保护和把控葡萄生产品质非常有益。
次年,宁夏组成考察团赴法国了解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考察中发现,葡萄酒生产在欧洲大都以酒庄形式存在。考察团形成共识:宁夏葡萄酒产业想要有更高水平的发展,一定要打造一批致力于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精品酒庄。
201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开创实施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酒庄分级制度。宁夏紧紧抓住了风土和酒庄制两个关键词。
深刻挖掘和充分表达贺兰山的风土魂魄,专注于“酿一瓶宁夏风土的好葡萄酒”,葡萄酒产业蒸蒸日上。
张言志,1995年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之后留学法国。这位在葡萄酒界摸爬滚打的青岛汉子,2017年到贺兰山东麓成立西鸽酒庄。虽建庄较晚,但短短几年间规模和销售均处于国内头部位置。“让世界爱上中国葡萄酒”,这句镌刻在西鸽酒庄墙上的话,是张言志立下的志向,也是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愿景。
袁辉,1996年开始在贺兰山下种植防护林,2008年在废弃砂石坑中建起志辉源石酒庄。酒庄以贺兰山废弃石料为主材,种下3000亩葡萄,修复6000亩废弃矿区。以志辉源石酒庄为代表,贺兰山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的路径。
虽在国内几大葡萄酒产区中起步较晚,但贺兰山东麓产区表现亮眼,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落户宁夏,2022年,国际葡萄酒品牌中心也落户宁夏。
山之魂,人之魄,黄河水灌溉,贺兰山守护。假以时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