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云南

本报调研组

“复兴号”动车组经过澜沧江大桥。截至2023年1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3033万吨、发送旅客2530万人次、开行“澜湄快线”827列。徐章位摄(中经视觉)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贸易企业聚集园。王俊星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版图中,云南有着独特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云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4700万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在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篇章中,开放是云南最为出彩的亮色。

跨越山河 通江达海

——“大通道”打开开放新格局

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陆上大通道和“桥头堡”。但山河阻隔曾是多少代人无法跨越的自然屏障,也制约着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云南“大通道”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今天,云南省7个出省通道、5个出境通道,都规划建设有高速公路。这个山地面积居多的省份公路总里程超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66公里。

铁路在云蒸霞蔚的山岭间穿行。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高铁就有1212公里。云南还有15个民用运输机场。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彭智辉说,云南在提高与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的同时,也在继续优化综合交通运输政策层面的“软联通”水平。

东有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有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北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云南就处在这样的“大通道”上。

云南的开放,背靠14亿人口国内大市场,面向南亚东南亚2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达海,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加凸显。

如今,云南与周边9个国家搭建起12个多双边合作机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06对,遍布5大洲37个国家,其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50对。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云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平台。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顾敏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到2021年,云南对外贸易规模连续跨上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云南的贸易国别市场已经增至200多个;至2023年底,云南成功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7个……

云南省社科院院长杨正权说,云南“大通道”建设的意义在于,陆路通道直达南亚东南亚,打开了西南开放新局面。同时,强化了云南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产业衔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云南能够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正英表示,云南将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红利,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黄金线路” 货畅其行

——中老铁路串起“经济走廊”

2021年12月3日,从中国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开通。复兴号动车穿过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轨迹,给山林抹上一道现代之光,带来云南开放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将中老铁路打造成为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

开通两年多来,中老铁路是云南开放最直接、最成熟的突破口,成为撬动云南高水平开放的杠杆。

“安全运营、客货两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马永鸿用这两句话概括中老铁路运营情况。截至2023年1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3033万吨、发送旅客2530万人次、开行“澜湄快线”827列。

随着旅客和货源的增多,中老铁路的服务创新也在提速,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位于王家营的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中铁联集昆明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超站在展板前指着“‘黄金通道’创新记事”一栏,娓娓道来:

2022年1月10日,首列“澜湄快线”开出;3月12日,“跨境电商”首次通过中老铁路运输;8月30日,中老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首发;12月4日,中老铁路入境水果列车首次到达王家营;2023年2月7日,中老泰全程铁路运输冷链车首发;4月16日,中老铁路“澜湄快线”调整为每日开行……

中老铁路不仅连通云南与南亚东南亚,而且搭建起一条云南与其他地区连接的“黄金通道”。2023年7月7日,“澜湄蓉欧快线”开行,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联线贯通;10月8日,首趟“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长三角货物出口南亚东南亚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中老中越国际冷链班列相继开行。

昆明海关办公室副主任林丽琼介绍,中老铁路开通以来,海关监管验放跨境货物品类由开通首月的583种拓展到2900多种。31个省(区、市)依托中老铁路开展国际货物运输业务,运输范围覆盖老挝、泰国、缅甸等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我国与东盟国家铁路货物运输有一半经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开通后,在区域管理上最大的创新是昆明托管磨憨的探索。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磨憨站是中老铁路的出境站点。从昆明到磨憨将近700公里。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这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也为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崛起打开新局面。

昆明托管磨憨,推动资源和政策向南倾斜,为磨憨的口岸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介绍,昆明托管磨憨有多项创新: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磨憨与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四区”联动发展;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与中国中铁合作推进磨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创新沪滇合作机制,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同推进磨憨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中老铁路像一条串珠红线,沿途连起一个个产业。云南出台“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在铁路沿线培育经济增长点。铁路发挥着培育经营主体的支撑作用。沿线地方政府推进9条铁路专用线和42个产业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物流从集货源、扩规模向促贸易、壮产业转变。

玉溪市副市长陈建军介绍,得益于中老铁路,2023年1月至11月,玉溪外贸进口同比增长147%,铁路运输进口额增长112%。普洱市委副书记任远征告诉记者,中老铁路沿线园区建设积极推进。2023年1月至11月,3个省级开发区拥有规上企业89户,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数的47%;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7.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3.7%。

曾祥菊是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去年厂区扩建,专门留出一条加工棕榈油的生产线位置。她说:“中老铁路对我们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现在主要生产菜籽油,随着中老铁路开通,物流成本降低,我们有信心拓展南亚东南亚棕榈油市场。”

磨憨站100米开外,是磨憨—磨丁合作区政务服务大厅。磨憨—磨丁合作区,即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全国2个国家级跨境经济合作区之一。在中方区域围网区建设现场,轰鸣声此起彼伏;磨憨南坡国际产能合作园,正在平整场地。磨憨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兴业,聚集起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

“丝路花语”是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列车精心打造的服务品牌。列车乘务员会说中老英3种语言,开展三语广播。周城利是中老铁路上的一位列车长。2016年底,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开通运营,云南迈入高铁时代,她是昆明段第一批列车长;中老铁路开通,她又是第一批中老铁路上的列车长。她是普洱人,火车每天经过自己的家乡,这位拉祜族姑娘告诉记者:“在中老铁路上当列车长,我感到很自豪。值乘这条线路,最开心的是可以用家乡话和老乡沟通。”每逢节假日,他们还准备了文艺节目,快速行进的车厢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在磨憨站出站口,10多位来景洪短训学习的老挝青年列队出站。经过短短4个月学习,他们汉语说得还不够流利,但依然表达出对未来的信心。从他们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更能理解中老铁路这条“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的意义。

集聚要素 激活贸易

——口岸建设蓄积发展势能

红河、南溪河在河口交汇,中越南溪河大桥斜跨南北。站立在大桥中央,向前一步是越南老街,向后一步是中国河口。

河口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每天近2万人往返其间。上午8点一过,边民便排队办理通关手续。互市贸易额不断上升,拉动了消费,给边陲小城增添了活力。

云南边境小额贸易强势恢复。2023年,全省边境小额贸易完成260亿元,增长48.7%,边民互市贸易完成200.3亿元,增长55.3%。

云南将口岸建设作为支撑更高水平开放、牵引经济转型发展的流量入口,强化口岸开放窗口、枢纽节点、门户联通作用,以此形成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引力场”,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是云南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便利,让贸易更加便民利民。

云南的27个口岸,大多是陆地口岸。边民互市就是为了兴边富民、睦邻固边。从最初设立卡口式贸易点,到实现场所式管理,再到推动试点改革,云南22个边民互市点成为西南边境上的一道亮眼风景。

河口口岸运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姚正婷介绍,河口县率先启动“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试点改革,持续探索“边民互市+N”化互市改革,率先实现互市商品互联网一二级市场交易全覆盖,搭建线上线下相互衔接的互市贸易体系,推动“真边民、真交易、真结算”,让边民“真受益”。

磨憨口岸的边民互市场焕然一新。2022年11月15日,这个昆明托管磨憨以来首个建成的重点项目正式运营,能满足每天500辆大货车的通关作业,是老互市场的3倍以上。

磨整村报关员依光荣说:“以前我们村每天也就运10车货物,现在市场好,能运20车左右,整个互市场能运100多车。”“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在云南12个口岸推广,互市效益进一步放大。

——提速,通关用时跑进全国前列。

站点多、链条长、环节琐碎、监管复杂等都是云南口岸的难题。通关便利努力的着眼点就是打通堵点,在多式联运、快速通过上做文章。

当日进口、当日查验、当日通行,这是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运输货物的效率。中老铁路开行仅10天,这个云贵地区最大的集装箱专业化场站就实现了国际运输需求在线申报;2022年7月1日,云南省首个内陆铁路车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成并投用,非口岸地区也拥有了海关功能;“铁路快通”模式启用、多式联运“一单制”列车首发……

“对我们来说,最方便的是‘铁路快通’,一项服务就能节约7小时左右。”跑了6年运输,云南仁承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杨杰深感如今通关便利,她说,“我们很多布料订单运往欧洲,运货时间紧张。‘铁路快通’使我们在昆明站报关后无需在磨憨口岸重复报关。再加上每日开行的‘澜湄快线’,运一趟货能比原来快1天到2天。”

为了不换柜、无损耗运输新鲜蔬果,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下决心改造河口站站前隧道,方便通关;玉溪海关优化出口新鲜蔬菜监管流程,检验周期平均压缩70%;野象谷站提出根据公路货物提前编组列车,管理运力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长;允许货物先走、单证后补,磨憨铁路口岸通过“两步申报”等13条措施将通关时间由40多小时压减至5小时内……

云南口岸整体通关时效连续多年全国领先,节约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都能折算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提质,外贸服务满足企业需求。

云南的口岸面对的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在磕磕绊绊中熟悉了进出口流程,多花了时间不说,还平白交“学费”。为了做优外贸服务,云南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把服务送进企业。

2023年8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贸易企业聚集园区落成,园区通过“两亚通”平台,为中小商家提供资质办理、商检报关、国际物流、海外仓储、外汇收付、出口退税、信保融资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园区总经理方远说:“这种综合性外贸服务平台,在昆明是头一个。”

372家企业已经品尝到“头啖汤”,云南燕之旺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总经理李牧遥说:“我们最初连资质都不知道怎么办,物流上也吃过亏。对于我们这类企业,‘两亚通’实用方便。”

为畅通跨境资金流动,中国人民银行河口县支行建立市场化汇率报价机制、双边本币清算机制、人民币现钞调运机制等,在全省首推“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业务。行长王逢春欣喜地说,有了这项业务,货物贸易外汇结算办结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缩短至15分钟。

2023年前11个月,云南边境贸易增长60.4%。这是力争全国一流水平的服务意识,为云南边贸写下的生动答卷。

花开山谷 化茧成蝶

——特色园区显现规模效益

42栋标准厂房在15个月内全部封顶,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是昆明经开区与上海临港集团合力打造的推动沪滇协作新范式、园区合作新样板。

在园区开园仪式上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花开山谷,化茧成蝶。

“大通道”给云南带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这几年,入滇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140家。当产业转移的机遇扑面而来,如何集聚起规模效应,云南选择以园区聚产业。

云南多山,园区大都像山花那样沿山而开,依山而建。每一个园区也都经历过“化茧成蝶”的艰辛。

西南玉溪国际物流港就是这样一朵开在山谷的鲜花。通往越南方向的玉(溪)蒙(自)铁路,与中老铁路呈“人”字形交会在龙潭山脚下,西南玉溪国际物流港正在这山间三角地带铺展开来。

玉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玉溪国粮集团董事长陈建勋站在最高的一座楼顶层,指着一栋栋楼宇向记者介绍,那边是冷链物流园区,这边是汽车综合贸易园;远处是粮食物流产业园,近处是中小企业创业园。陈建勋感慨道,“中老铁路带来看得见的新机遇”。

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进入园区,推动着园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云南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沿边产业园区为重点,以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为支撑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振兴园区经济是云南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潜力所在。

——产业协作,项目扩园。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的竣工,标志着东西部合作由简单的产业帮扶转向产业协作。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龙军说,“目前有50多家企业表达合作意向,其中38家已签约”。项目采用“重资产投入”与“轻资产运营”分离的方式开发建设。昆明经开区负责拿地和工程建设,完成重资产投入;上海临港集团与昆明经开区平台公司按5∶5的比例出资成立运营公司,导入上海的资本运营、企业引入等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

云南以重点园区为载体,立足全国谋划自身,提升自身服务全国,把握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优势,推动园区经济不断发展。今天,“东部企业+云南资源”“东部研发+云南制造”“全国市场+云南产品”等产业协作模式层出不穷。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志刚说,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自贸、经开、保税、跨境合作并具备口岸功能的开放型特色园区,昆明经开区经营主体已超8万户,形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共生互促的产业体系。

借自贸试验区的优势,通过沪滇合作共赢的制度设计和税收、产值等利益的共享,定能实现“飞出地”与“飞入地”共同繁荣。

——政策叠加,企业满园。

随着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先后挂牌落地,政策叠加,红河开放优势不断放大。2023年,红河启动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

在红河综合保税区,云南润丰云天农业有限公司的复合能量产品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得益于园区保税加工政策,我们开启多元化发展。”总经理助理廖伟说,公司运营的云天化全球农产品供应链落地(红河)加工项目是云南省首个进境粮食保税加工项目。“项目为云南粮食进口开辟了跨省多式联运新途径。依托中老铁路打通东南亚粮食运输新通道,不仅助力粮食和饲料保供,还拉动了养殖业、物流业发展。”

云南省各个园区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经开区具有产业扶持、园区开发的经验优势,侧重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自贸区具有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先导优势,侧重服务贸易、跨境金融、跨区通办等方面创新;跨境合作区具有口岸联动、跨境合作的独特优势,侧重跨境产能、境外关内、原产地规则等的互通互动;综合保税区具有税费减免、特殊准入的功能优势,侧重货物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的平台竞争。企业来到云南,了解园区模式和各项政策后,都可以找到中意的归属。

——一园一策,集群强园。

云南充分发挥15个国家级开发区引领作用,打造7个千亿级省级重点开发区。同时,制定“一园一策”支持政策,在西双版纳、普洱、怒江等州市建设一批“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优势园区。

“同比增长223%!2023年1月至11月园区完成工业投资9亿元,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思茅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姜志刚说,在当地咖啡产业链中,精深加工曾是较薄弱的一环。为突破咖啡企业多以生豆销售为主、产业层次相对低的困境,园区培育了一批优势外向型咖啡企业。依托链主企业,提升精深加工水平,这里建成云南最大的咖啡加工园区和出口基地。2023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特色优势园区(咖啡特色产业园)。

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是园区内的骨干企业,在宽敞整洁的加工车间里,员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生产冷萃咖啡的新设备。“我们投资1230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冷萃浓缩冻干生产线,几个月前已正式投产。生产线采用智能色选机将一颗颗咖啡豆分级,精深加工成冷萃冻干粉、冷萃浓缩液等,丰富了产品类型。”公司董事长、普洱市咖啡协会会长刘明辉颇为得意地说。大唐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国家级高新企业。这家以传统中药开发为主的企业,在园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公司董事长朱光荣说,“园区有适合企业发展的‘贴身’政策,政策针对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云南各园区建设更注重打造特色主导产业,以园聚链、以链集群。重点产业加速向园区聚集,园区经济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建新介绍,2023年1月至11月,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高于全省42.2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37.9%、高于全省17.3个百分点,开发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孔雀开屏 “链”通云岭

——开放优势拉长产业链条

中老铁路客运线起点昆明南站,建筑立面采用孔雀开屏的造型。云南的产业链也恰如孔雀开屏,闪耀在云岭大地上。

立足比较优势,云南谋划了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氢能源、能源电子等28条重点产业链。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薛贵辉表示,到2025年,28条产业链预计产值可超过2.5万亿元。

云南省积极承接国内外制造业有序转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厚积薄发态势持续展现。截至2023年12月,云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2个月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工业投资连续23个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在全省重点行业中持续保持总量第一、增速第一;工业投资超过房地产和交通,成为全省投资量最大的行业……

云南人用“过桥米线”来形容产业发展的窘境。云南是黄金大通道,但好比“过桥米线”,货物一过什么也没留下。产业不强,贸易和经济发展就不可持续。如何真正把产业留下来,是云南的必答题。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给云南打开了一扇窗。因为大开放,云南正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纽带,一批产业在云南重新聚集。

——“大通道”迎来产业转移新机遇。

在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森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手机摄像头结构件全自动生产基地正在紧张调试中,今年4月该基地就将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给位于越南的总装厂供货。

在河口县紧邻越南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唐立特纺织服装产业园,36岁的越南女工杨氏降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缝制好的一件件床上用品将从这里发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大通道”是区位优势,也是经济优势。物流时间短、成本低吸引着外地企业到云南发展。“以前从东莞发货到越南要一个多星期,现在上午装车下午就能抵达。”森茂电子董事长林茂是广东人,把生产基地搬到云南,是他多方权衡后的决定。“消费电子行业对配件时效性要求高,如果出现爆款客户加单,我们这里响应会很快。同时,云南的电价比东莞也便宜。”

唐立特纺织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张家港,车间主任李加胜同样是“东部移民”。他告诉记者:“背靠祖国,面向东南亚,这样的环境让我们感到更安全。”据他透露,还有一些浙江企业来园区参观,也想把工厂转移到云南。

这是东与西的交汇,也是山与海的相遇。当前,云南从全局进行战略谋划,积极承接国内外制造业有序转移。在2023年9月举办的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上,云南共签约项目382个,协议总金额3966亿元。

“大通道”吸引大项目纷至沓来。翻看云南省重点项目表,施工面积超1平方公里的项目18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投资50亿元的项目18个,以隆基“灯塔工厂”、神火5G全连接工厂等为代表的大批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大聚集推动产业强劲升级。

“一烟二电三有色。”产业结构单一,是云南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如今这种格局被重塑优化。

在海拔1920米的高原上,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是闻泰科技目前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区,每年有数千万的智能产品终端从这里发往全球。

2022年,云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6%,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速的贡献率高达44.7%,在40个工业行业中贡献率排名第一。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成为云南省烟草、电力、有色之外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高炉转炉拔地而起、轧钢车间气势恢宏、连接管网交错纵横……置身宏大的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升级产能置换项目建设现场,真切感受到云南全产业链打造千亿级绿色钢铁产业的自信与从容。

“周边项目全面建成后,这一片将成为云南最大的钢铁基地。”玉昆钢铁集团董事长助理陈丕锦信心满满,“依托中老铁路,我们引进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矿产资源和原料,针对东南亚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向连轧带钢、冷锻钢、焊条钢等高端产品升级,产品辐射半径扩大到1000公里以上。项目吨钢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传统产业加快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云南现代化工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

——大升级支撑产业实现跨越。

引入和打造链主,推进垂直一体化,一个更大的产业图景在云南展开。

硫醇甲基锡、四丁基锡、锡酸钠……在云南锡业锡化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展厅正门口,有一根银色金属包裹的大立柱,上面写满了公司的拳头产品。在公司副总经理张杰心中,这些产品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顶梁柱”。

云南锡业集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企。为打开“第二增长极”,该集团成立云南锡业锡化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动延链强链补链,重点打造新材料和精深加工战略单元。历经多年建设发展,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锡化工产品专业制造商。

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优势,云南引进了一批“链主”企业落地,打造了一批标志性产业链。

隆基、通威、晶澳、晶科……光伏领军企业争相落子云南,打造形成“工业硅—光伏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融合发展闭环,光伏之都初具雏形。

中铝集团、山东魏桥、河南神火……铝产业龙头集聚云南,初步形成了“原料—电力—绿色铝—铝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绿色铝谷正在形成。

杉杉股份、德方纳米、亿纬锂能……锂电龙头企业加速落地,新能源电池“资源—正负极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日趋完善,云南已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

全产业链快速推进关键在机制创新。在玉溪市高新区互联网创业园,有一个特殊的领导班子——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玉溪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黎霞介绍,2021年以来,玉溪建立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变单一“兵团作战”为“纵队作战、链式发展”。全产业链专班一子落地,做强产业满盘皆活。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地域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说:“一方面,要依托云南的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做产业链延伸的文章;另一方面,用好对外开放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吸引一些相关产业的配套企业落地云南。”

从茶马古道到高速成网、铁路绵延,云南成为西南开放的“大通道”是一个历史机遇。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让云南人民对区位优势的认识在加深,对开放出路的认识也在加深。“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已经成为共识。

云南的开放是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闯出新路,云南推动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云南背靠国内大市场,加快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及RCEP协定的巨大机遇,正在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悠悠彩云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调研组成员:孙世芳 魏永刚 乔金亮 管培利 王轶辰 李彦臻 原 洋)

2024-01-22 本报调研组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8404.html 1 <p> 出彩云南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