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关带着村民挖掘优势资源——

科技下乡助农增收

本报记者 王 伟 潘世鹏

在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的文昌隔离检疫基地里,每逢周二和周五,一盆盆长势良好的文心兰都会从农户家被收购至此。

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是我国热带地区唯一的集有害生物检疫鉴定、转基因检测、物种鉴定、隔离检疫、检疫技术研究和引进、推广世界优良植物品种于一身的植物检疫技术部门。从推广种植到收购、统一包装、保鲜、销售,隔检中心帮扶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热带花卉产业,促进村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隔检中心培育的文心兰苗长得特别好,希望多加强交流合作。”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相关负责人找到隔检中心负责人说。2018年6月,隔检中心与南林乡政府合作,点对点帮扶万如、润林两个村委会发展兰花产业。

目前,隔检中心已在海南省推广种植文心兰300亩150万株苗,预计年产值1300万元,为农户增收400万元,辐射2000多户,惠及1万多人。

隔检中心技术人员不仅走进田间地头传授栽培技术,还手把手帮助种植户解决疑难问题。“我们希望让科研成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通过发挥技术、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海南的文心兰产业。”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福秀介绍,隔检中心分别与保亭南林乡和五指山通什镇应示村委会建立党建共建示范点,以党建引领,送技术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依靠科学技术挖掘地区优势资源,从做给村民看,到带着村民干,用实际成果激发村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中心技术专家陈施明告诉记者。

通过科研成果转化,隔检中心建设了60亩文心兰切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构建“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生产”的热带花卉产业化模式,以科技助力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未来,隔检中心将继续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为海南农产品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促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

2023-12-23 本报记者 王 伟 潘世鹏

海口海关带着村民挖掘优势资源——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6583.html 1 <p> 科技下乡助农增收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