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力科创擘画未来

□ 本报记者 杨学聪 韩秉志

原始创新、先行先试、未来产业……这一连串与创新紧密相关的关键词,是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向新而行、擘画未来的写照。北京正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工程化推进“技术—产品—标准—场景”联动迭代,系统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专注原创下好先手棋

CPU是计算机运算与控制的核心。11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CPU——龙芯3A6000正式发布。这款CPU性能已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如果说芯片是数字时代的“大脑”,关节置换手术模拟软件——AIJOINT则是骨科医生的“智慧脑”。10月底,这个由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拿到注册证,迈出商业化应用的第一步。公司董事长张逸凌介绍,依靠“智慧脑”,医生可通过三维建模设计治疗方案,让以前凭经验完成的“闭卷考”,变成胸有成竹的“开卷考”。

这两家企业的成功,折射出北京专注原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努力。为托举起更多“明日之星”,《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于今年9月印发,着眼全球科技前沿,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顶级科学家团队等创新力量,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杨鹏宇说,当前北京已具备发展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围绕产业部署服务链

北京市明确的六大未来产业领域在北京经开区均有布局。想让未来产业舒枝展叶,需要贯通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

乘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行业的东风,北京中关村水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京昇,在北京经开区创立了民营第三方专业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他介绍,公司现有1500家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客户,已成为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强大的产品化辅助研发体系。

企业成长离不开政府悉心呵护。孙京昇说:“2020年建设实验室时,享受到北京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扶持,市、区两级实打实补贴了建设费用的50%。让我们顺利度过了艰难的初创期。”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部署创新服务链,北京经开区建起“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全环节服务体系,强化对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的系统集成和协同联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表示,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亦庄站)已挂牌启用。今年,经开区打造了一支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专业化队伍,对重点企业一对一匹配项目经理,降低企业的政府事务成本。

创新政策提供助推器

“北京发展未来产业优势明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表示,目前北京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产业基础坚实可靠。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对推动北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仝海威表示,北京将在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试,完善未来产业的梯度创新孵化体系,支持未来产业创新项目的转化。政策和机制创新,将成为未来产业加速发展的“助推器”。

前不久,北京率先创建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和政策清单,出台数据资产首登记、首交易、首入表和首开放等创新的奖励措施。

政策创新助推北京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奋勇争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4060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226.7亿元,增长10.6%,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2023-12-02 □ 本报记者 杨学聪 韩秉志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5232.html 1 <p> 北京聚力科创擘画未来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