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中国大豆

□ 本报记者 潘卓然

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下古村,农民收获大豆。 李卫超摄(新华社发)

你喜欢吃豆制品吗?豆腐、豆粉、腐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豆制品因其低脂、高蛋白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热捧。大豆是名副其实的“金豆豆”,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榨油、作饲料。日前,由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当前大豆产业有哪些新亮点?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重视提升单产

东生85、黑河43、黑农98……走进博览会展厅,记者看到数不胜数的大豆种子摆放在展示橱窗里,令人眼花缭乱。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是世界大豆的发源地,也曾经是全球大豆的主要供应国。随着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逐渐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受土地资源、单产水平和管理成本等限制,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呈长期态势。从2016年突破1亿吨以来,我国大豆消费一直维持在1.1亿吨以上的高位,而国产大豆产量常年不足2000万吨。2022年大豆产量2028万吨,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但自给率依然只有18.5%。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而且绝大多数来自巴西和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亟需提升国产大豆自给率。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用于大豆生产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我国的大豆单产水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除了要想方设法进行扩种外,还应该重视提升单产。

一方面要做好选种育种。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认为,我国亟需培育更加理想的新株型大豆新品种,大幅度提升单产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目前我国的大豆株型改良滞后,耐密抗倒性亟待提高。”在谈到株型改良时,他说,大豆的理想株型是宝塔型,这样的大豆耐密抗倒,密度能够达到2.5万株/亩以上,合理密植可以实现更高单产。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大豆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十三五”期间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80多个,为提升大豆单产提供了稳定支持。

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机装备支撑。来到博览会的农机展区,记者看到一台大型拖拉机,亮眼的红色车身格外惹人注目。“这款国内自主研发的拖拉机采用动力换挡技术,能够提升20%的工作效率。”中国一拖集团相关负责人卢河介绍,该款产品可以满足大农场作业需求及重负荷犁、牵引、联合整地等复式作业的要求。近年来,全国农业机械化系统因地制宜制定大豆机械化播收推广方案,例如针对东北地区着力提升播种密度,加快装备迭代,而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则重点推广轻简机具。

提高加工水平

本届博览会吸引全国260多家大豆特色优势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大豆全产业链8大门类1400多种特色产品。速溶豆粉、腐竹、大豆冰淇淋……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展示的大豆食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大家纷纷驻足品尝。

近年来随着消费人群、消费场景细分和产品研发不断深入,我国市场大豆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不过,当前我国大豆产业整体附加值依然较低,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大豆加工对于提高大豆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专家看来,高质量的加工能够驱动大豆产业全链条良性均衡发展。

首先,应革新大豆原料品质评价体系。挑选适宜品种是大豆加工的第一步。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丰富,不同产区主栽大豆品种及其品质特性差异显著。去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国产大豆共有70个品种。当前生产环节的混种、混收、混储严重削弱了大豆品种的资源优势,不同品种大豆的品质特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用途还未进一步明确。

“需要针对大豆的不同加工用途,分析我国新选育品种和主栽大豆的加工适宜性,明确不同用途的核心指标体系,构建专用品种的筛选模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应该开展多维时空品质评价,构建全国大豆品质数字地图。

其次,要发展并不断完善大豆加工技术。当前我国传统豆制品加工还是以传统手工作坊和小企业为主,工艺还较为落后。规模化油脂、蛋白加工企业生产装备依赖进口,设备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低。“传统工艺应该与现代设备和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王凤忠认为,大豆加工应该向科学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加强产销对接

我国的大豆目前形成了食用和饲料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国产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植物油和蛋白粕需求,以豆粕为主。食用大豆常年消费量在1400万吨到1600万吨之间,2022年我国大豆的产量突破2000万吨,食用消费量则约为1500万吨,仅从食用角度看,存在约500万吨的过剩产能。如果大豆卖不出去,会影响农民种豆积极性,当务之急是加强产销对接。

精准对接才能让成本更低。打开“汉菽”中国天然大豆现货交易数字化平台网站,大豆交易的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该平台搭建大豆行情、产销对接、全链品控、金融服务、调度中心等七大功能模块,充分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努力让农户卖得好,让企业买得好。平台还创新了仓单交易、订单收购等交易模式,并建立认证标准,开展全链追溯以确保品质安全。

除了搭建平台外,还可以借助金融手段促进产销对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定购贷”“订单贷”“竞拍贷”“仓单贷”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为粮食产销对接提供专项服务,助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去年累计向大豆和油料生产、购销、加工以及进口等企业投放贷款930亿元。

为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可以适当为大豆种植农户发放补贴。今年3月,吉林省桦甸市出台大豆种植补贴新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亩不高于450元增加到每亩不高于600元。“凡是与桦甸市域内大豆加工企业签订耕地规模种植订单总面积1000亩以上且所产大豆全部卖给订单企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不高于10万元的资金扶持。”据桦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贵权介绍,大豆生产者可同时享受上述两项政策。

2023-11-24 □ 本报记者 潘卓然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4777.html 1 <p> 做强做优中国大豆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