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减免门票利于景区转型

蒋 波

近日,安徽黄山、西藏布达拉宫、江苏连云港大伊山等多家景区推出季节性免门票政策,以此来吸引游客,导入流量,引发广泛关注。

景区免门票并非新鲜事,近年来,越来越多景区转变观念,积极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型,在全国各地掀起景区“免票潮”。

虽然多地景区此次免票措施与淡旺季客流量有关,并非常态化免票,但当前,旅游业已从景区时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尤其是新一代消费群体更在乎体验的新奇性、舒适度和文化味儿,对景区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门票收入创造旅游收入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长期来看,推进景区门票减免已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免门票并非“万能钥匙”,游客是否有意愿踏足景区,并不直接取决于门票价格。景区改变以往以单一门票为主的收益方式,底气从何而来?不卖门票又能卖什么?靠什么把“流量”变成“留量”?

事实上,通过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游客到景区只是第一步,引导游客在目的地进行“二次消费”正在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面对挑战和机遇,景区想要留住游客、拉动消费、延续热度,需要在产品与服务上久久为功,以丰富的业态实现旅游目的地综合效益的提升。

景区是否实施、如何实施免门票政策,首要原则是因地制宜。客观地看,对于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景区来说,免门票措施其实是舍小得大,不仅能聚拢人气、抢占市场,还有助于拉动住宿、餐饮、娱乐等周边业态发展,产生综合效益。不过,对于一些门票依赖性强、竞争力较弱的中小景区来说,跟风免门票不仅削减了收入来源,还增加了运营成本。依靠门票收入的观光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阶段,针对公益型、市场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的景区,应采取不同策略,不能盲目一哄而上。应该综合分析减免门票带来的管理压力、经营压力,研判措施可行性,算好眼前账和长远账,找出一条既适合当下、又面向未来的门票减免路径。

门票减免措施是否见效,关键在于业态培育和场景创新。各地景区应注重多元经营模式的探索,积极融合时尚、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多种因素,创新旅游业态和产品。可从新媒体营销、沉浸式产品设计、个性化服务改善、智能化服务提升等方面进行景区全流程价值升级,通过更高的服务品质和更好的游览体验,促进游客“二次消费”,实现以免票吸引人,用服务留住人。例如,今年,江苏苏州推出了夜show、夜游、夜购等不同功能的文旅消费场景,带来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当地5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游客接待量由年初的141.5万人次增至6月的680.99万人次。

景区门票减免和景区转型发展是一个利益重构的过程,必然会面临阵痛,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很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各地可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门票收入减少带来的影响,帮助景区渡过难关,助力旅游企业纾困。同时,还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旅游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做好旅游发展服务,推进产业数字化,助力景区转型,全方位推动旅游业升级。

2023-11-15 蒋 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4268.html 1 <p> 减免门票利于景区转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