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中国馆展示自贸区十年成就

本报记者 王明昊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2500平方米的中国馆成为国家展中最具人气的场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布置在中国馆入口处。一条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裸眼3D技术打造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时光隧道”,将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历程以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卷的形式铺展开。漫步其间,22个自贸试验区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

继续前行,能看到多个关于自贸试验区“第一步”的介绍:中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单行本、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类投资性公司安本、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落户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推出的一大批改革开放举措,有效发挥了制度创新“头雁”效应,截至2023年10月,共计有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来到“开放发展排头兵”部分,第一台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半导体硅片以及区内企业完全自主研发的存储芯片引人驻足围观。这些成果背后,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构建以“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付出的不懈努力。

“眼前这台手术机器人是我们独立自主研发的,打破了外国长达20年的技术垄断,解决了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商务官刘雨告诉记者,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自贸试验区提供的支持密切相关。“除了政策支持外,还有资金课题的支持。我们从一个研发小组逐步成长起来,离不开上海市政府、自贸区管委会等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培育。”

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名片。2022年,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

一位外企观展人员在参观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成就展后表示:“我一直看好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这次到上海参加进博会也是为了寻找一些机会。这个展览能够帮助我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们拓展中国市场有不少启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2023-11-07 本报记者 王明昊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3823.html 1 <p> 中国馆展示自贸区十年成就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