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梨果香

本报记者 王胜强

金秋时节,大运河畔,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北的百年老梨园内,一个个大鸭梨挂满枝头,梨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这批梨挂果时间长,口感很好!”刘老人村党总支书记刘连山说。

刘老人村地处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大运河从村旁流过。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里肥沃的土地,村子现拥有百年以上老梨树万余棵,素有“运河古梨第一乡”之称,所产的“阜城鸭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现在发展形势好,主要是路子对头,当初也面临‘守着金鸡不下蛋’的困境。”谈到梨果产业的发展,刘连山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90年代,一味追求产量,过度使用化肥,造成梨果品质急剧下降。“产量是上来了,但地力却毁了,梨不好吃,产量再高也只能砸在手上。于是有些果农砍掉了百年梨树,改种别的。”回忆起曾经的砍树风波,刘连山至今仍觉心疼。

抱着金饭碗没饭吃,如何改变?村里确立了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思路,于2011年成立梨果产业合作社,把3000多亩梨树全部流转,统一规范管理,探索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质量全程可溯的有机种植模式;并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合作,编制《阜城鸭梨生产技术规范》;2015年又与北京多维集团合作,流转本村及周边村土地近万亩,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集种植、观光、采摘、旅游、深加工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区。村里还先后注册“百年老梨”“阜城鸭梨”商标,努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所出产的鸭梨连续3年在河北省农博会上被评为“梨王”。

如今的百年梨园老枝再吐新芽、重焕生机,鸭梨、酸梨、面梨、新梨七号、雪青等新老品种满园争辉。“每亩梨的平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最高等次的鸭梨一个能卖10元,就这还供不应求。”刘连山说。

一业兴,百业旺。“梨树浑身是宝。梨可以直接吃,还可以深加工制成梨汁、梨干,梨花可以加工成茶,梨木可以加工成家具。村里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梨文化和运河文化,建设了8景10园28处景点,乡村生态游成为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刘连山说,除了丰富果品观光旅游资源、提高梨果产品附加值,村里还发展起“互联网+农业”,实现高端梨果“百年老梨”上网售卖。

2022年,刘老人村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接下来,我们将提升梨果科学管护技术,严格按照编定的28道生产工艺进行标准化、绿色化生产,让小鸭梨撬动大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刘连山说。

2023-10-21 本报记者 王胜强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2858.html 1 <p> 大运河畔梨果香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