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旅融合发展潜力大
“人人都是游客,处处皆是风景。”“凌晨2点的高速服务区居然热闹非凡。”刚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假期,人们再次从火热的旅游消费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强劲动能。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
出游热体现了消费需求旺。这个假期,中秋、国庆叠加亚运热潮,餐饮、出行、景点门票、住宿等服务消费势能强劲,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主引擎。全国服务零售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迎5年来最旺“十一”,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反向旅游”持续火热,林芝、万宁、汕尾、临沧等住宿订单量翻倍增长。云南“夜生活”受到市民游客青睐,21时之后的“深夜消费”同比增长247%。演出游、观赛游等新出游方式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力量。
出游热体现了市场供给活。各地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拓展“文旅+”边界,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越来越多经营主体关注到游客对深度体验的需求,研发好看、好逛、好玩的新产品,丰富了假日旅游市场供给,不仅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拉动消费的增长极。
从出游热可以看出,文商旅具有巨大的融合发展潜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市场服务消费提档升级,优质供给层出不穷,文化、商业、旅游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旅游消费进入“品质需求引导供给创新,创新供给创造需求升级”的良性循环。
当前,恢复和扩大消费需要有力抓手。要充分发挥文化、商业、旅游三大领域在促消费中的积极作用,从需求侧着手,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
要打好组合拳。《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规划的出台,强化了顶层设计,为文商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要看到,游客体验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旅行服务,更与本地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等息息相关。各地应多措并举,联合联动,持续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治理方式、服务质效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
要敢走跨界路。近年来,文商旅融合的新品牌、新项目、新场景不断破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价值,也让企业实现了更全面、多元的发展。比如,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以历史文化、人文元素、运河商业、水上体育赛事等丰富文旅产业,辐射带动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为集休闲、度假、体验和购物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广州“2023超级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汇聚了各种广府文创、创意手工、潮玩、非遗体验、乐队表演等内容,走进广州各大商圈、公园、景区,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实践。今后,文商旅融合发展还要逐渐从“跨界化”向“无界化”演进,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价值。
要挖掘新场景。如今,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旅游休闲活动可以是追寻诗与远方,也可以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餐馆吃顿晚餐,或是到菜市场体验人间烟火。面对持续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行业不能只盯着美丽风景,还要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吃、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都大有文章可做。要全力整合各种资源要素,串点成线、握指成拳,推动文旅自循环向“旅游+”“+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