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与丝路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说:“丝绸之路塑造了过去的世界,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如果把这段话套用在中新两国交往与合作,特别是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增进友好合作关系上,那么也恰如其分。
新加坡,又称狮城,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发展的先天优势。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主要通路,从欧洲、中东、南亚到亚洲东部或大洋洲的船只都需从此处经过。
马六甲海峡长达1000公里,海峡两侧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3个国家,但新加坡无疑更为幸运,新加坡所在的海峡东侧,深水航道更多、码头岸线更长,更适合建设港口。
凭借这一天然禀赋,新加坡大力发展港口业务。不过,新加坡人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凭借新加坡优秀的制度设计和高效的管理,把新加坡港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港口建设方面,拥有集装箱泊位67个、码头起重机205个,硬件设施明显优于邻近的港口;在服务方面,努力提升物流效率,承诺集装箱船舶不压港,而且装卸时间一般不超过10个小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转口贸易极其发达。事实上,转口贸易的意义远不仅限于中转。简单来说,由于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关税税率不同,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税税率较高,但与第三国之间的关税税率较低,则通过第三国中转交易往往可以适用更低的关税。新加坡将自身定位为自由贸易港,只对极少数商品征收进口税,所有产品加权平均适用关税极低。这也是新加坡港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较近,两国交往历史悠久。
据史学家考证,中国古代大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时,就曾到过新加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明朝永乐三年,即1405年。其航海图《武备志·郑和航海图》中清楚地记载了舰队经过新加坡开往马六甲的行程,其中提到的“淡马锡”就是新加坡历史上的称谓。当时的马六甲扼守东西交通之咽喉,各国商贾云集于港口,逐步成为东方贸易商港要地。
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中国南方福建、广东和海南一带的华人相继前来谋生。自清代以来,中国历朝都在新加坡设有使领馆。
从1990年10月3日中新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亚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新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新关系由此进入崭新阶段。
2017年5月,中新两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共同探讨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两国国家发展目标对接。2018年11月12日,中新两国签订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并于2019年10月生效后陆续展开后续谈判。2023年3月31日,中新两国顺应时代合作与发展大势,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新两国高层互访互动频繁,双边“一带一路”合作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有力促进开放、联动、包容和共同发展。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从2013年起中国连续10年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2022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为1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中国出口额为8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8%;进口额为33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5%。2023年第一季度,中新贸易额达30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9%。从2013年起,新加坡连续10年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2年4月,新加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2023年3月底,新加坡累计在华投资1348.3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新加坡投资812.4亿美元。
近年来,中新两国金融合作不断升级。2013年,两国央行续签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翻番,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600亿新加坡元。2014年10月,两国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和新加坡元直接交易业务。2022年,双方续签本币互换协议,目前双方本币互换规模为3000亿元人民币/650亿新加坡元。
中新两国“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为两国政府间长期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广州知识城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以及吉林食品区、川新科技园、南京生态岛等地方合作项目注入了新动力。目前,新加坡与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天津、江苏、上海、广东8省份分别建立了经贸合作机制;2019年4月同上海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同年10月与深圳建立智慧城市合作机制。此外,双方在旅游、基建、教育、文化、科技、国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多元社会,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5%,汉语是法律规定的四种官方语言之一,其历史、文化等都与中国一脉相承,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均被很好传承下来。儒家提倡的“重义轻利”“知行合一”等价值观,也在新加坡社会得到广泛认同,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友好往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间基础。
多年来,中新两国始终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规划和推动交流合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10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新加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拥有贸易便利、航运兴旺、金融发达等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平台支点作用。
面向未来,中新两国均表示,双方要继续发挥好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沟通,统筹各方资源,深化“一带一路”及各领域务实合作,强化经济发展战略对接,密切卫生、教育、文旅等领域人文交流,推动重点合作项目提质升级,持续开展经贸、投资、金融合作,拓展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展望未来,期待两国更密切合作,让中新友谊如新加坡遍植的雨树一样生机勃勃、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