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家底,做强低碳产业——

绿色盐城入画来

本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

这段时间,江苏盐城黄海湿地的候鸟秋季迁徙拉开帷幕,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盐城东台市弶港镇蹲门村境内的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施工现场,曾经的鱼塘和土埂已被推掉,正逐步营造出适应鸟类生存的环境。目前,盐城已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受保护湿地面积已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

近些年来,江苏盐城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织就生态、经济“双面绣”,探索出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盐城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让“美丽风光”变成生态产业。

在通威太阳能(组件)盐城基地项目M3车间,一台台自动化光伏组件设备整齐排列。“项目年初开工,5月底首件组件顺利下线,目前已逐步量产。”通威太阳能(组件)盐城基地副总经理翟绪锦说,新产品具有更低的功率衰减、更优的温度系数等优势,将为盐城打造绿色能源之城注入强劲动能。

9月25日至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举办。会议发布《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纲要》《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英文版》等成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英国皇家鸟类协会、天合公益基金会、保尔森基金会、湿地国际等21家机构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合作伙伴。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通过绿电交易机制,购买盐城地区新能源发电项目共计1050张绿证,这些绿证相当于绿电的‘电子身份证’,1张等于1000千瓦时。”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胡桂荣说,会议期间100%使用绿色电能,减少碳排放超700吨。

眼下,通过加快晶硅光伏、不锈钢等千亿元级产业链“强链”,依托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动力及储能电池等5个500亿元级产业链“延链”,利用智能装备、高性能纤维材料等7个百亿元级产业链“补链”,推动海上风电、动力及储能电池等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城梳理聚焦的2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已成规模,多个产业集群相互配合、相互助力,绿色发展的底气、成色更足。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百姓的金饭碗。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大国际品牌,盐城市正在加快建设“探秘自然遗产、戏水湖荡湿地”等5条文旅产业带,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

既还湿于鸟,亦还湖于民。走上小康岸,大纵湖居民旅游收入增加了3倍;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和营收持续增长,公园员工80%来自周边各村;金沙湖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景区富民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盐城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滨海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说。

2023-10-02 本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

厚植生态家底,做强低碳产业——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1815.html 1 <p> 绿色盐城入画来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