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岸电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联合建设的浙江省全电航运数智运营平台在湖州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岸电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
过去,我国靠港船舶通常利用燃油发电机发电,以满足船上冷藏、空调、加热、通信、照明等电力需求。随着船舶停靠码头数量和密度大幅提升,需要消耗大量燃油,造成废气和颗粒物排放。船舶燃油供电受船舶自身设备质量、规模、品质等影响,利用率不高,对港口城市环境也造成影响。
“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船舶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渣油或重油,含硫量是车用油的100倍至3500倍。”业内人士表示,“双碳”目标下,大力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实现港口船舶“零排放、低噪声”显得尤为迫切,岸电建设是重要抓手。
岸电全称为船舶岸电系统,指船舶在靠泊期间停止使用船上的自备辅助发电机,转而使用陆地电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用船舶岸电代替船舶柴油发电,以电代油,既可以降低船舶营运成本,又大大减少船舶自发电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和船舶噪声污染,可有效改善船员生活工作环境,并减少碳排放。
为推动岸电建设,《“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推动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
自2017年湖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港口岸电建设以来,浙江持续加大岸电建设推广力度,推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累计建成港口岸电设施1500余套,沿海5类专业化码头岸电覆盖率达91%。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港口岸电使用量近56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近60%。
岸电设施分散在各个港口,涉及航运、电力等多个方面,需要探索出一种高效管理方式。
日前,船主张凯在湖州市郭西湾锚泊区完成了岸电桩充电插头取用操作。同一时间,浙江省全电航运数智运营平台监测到该岸电桩状态变化,开始计算充电设施在用时长。该平台打破了电力侧和交通侧的数据壁垒,从浙江省交通数据枢纽获取船舶和航道等信息,从国家电网“岸电云网平台”获取岸电设施资产、交易记录、计费模型等信息,实现跨平台数据集成贯通。
“平台可以感知全省以及各市的港口岸电设施在线情况,将其直观呈现在地图上。”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蒋钟介绍,“平台接入了岸电站的总表数据和各个岸电桩的分表数据,通过两者差值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保障岸电设施运行安全。”
岸电不光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根据政府部门需求,平台开发了运营管理功能,包括交易管理、补贴管理、智慧港航等模块,让相关各方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掌握岸电设施使用情况,推动岸电使用率提升。”蒋钟说。
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看来,港口岸电使用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具备岸电受电能力的船舶少。如果进行改造,船公司投入大,所以积极性不高。加之缺少激励措施,监管难到位,故而岸电建设推广面临困境。
专家建议,要将政策落到实处,支持配套电网建设,促进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项目实施;制定并发布更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强制使用岸电的政策,形成倒逼机制;强化标准引领,以标准规范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