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钻成冠”升级发展
——访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
今年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的第20个年头。日前,经济日报记者就20年来东博会成效及未来走向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
记者:第20届东博会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有什么举措?
韦朝晖:东博会创办20年来,充分发挥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平台、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助推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作用,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第20届东博会通过四个“着力服务”,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再作新贡献。
一是着力服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首次举办“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召开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长会议、2023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等,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领域形成相关成果,升级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合作的高能级平台,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二是着力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自贸区3.0版重点领域,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企业参展规模,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举办建设部长圆桌会议、气象合作论坛、丝路电商论坛、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促进中国—东盟开展多领域交流与合作。
三是着力服务高质量实施RCEP。设置RCEP展区,精心组织东盟以外的RCEP成员国参展。此外,会期举办第三届RCEP论坛。
四是着力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共有3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研讨会、物流合作论坛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介会等活动,深入推动“一带一路”交流合作。
记者:东博会创办20年来,为区域开放合作、携手共赢作出了哪些积极贡献?
韦朝晖:东博会始终坚持共办、共赢、共享理念,积极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共襄合作盛举,共筑互赢平台,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合作共赢之花。
一是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平台,不断凝聚合作共识,不断增进战略互信,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为加快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地区力量;二是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前19届东博会共有110多万客商参展参会,5000多个项目签约,带动中马“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推动我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最活跃的投资合作伙伴,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从1.0版向2.0版升级并迈向3.0版;三是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东博会已累计举办300多场部长级高层论坛,覆盖经贸、产能、港口、金融等40多个重点领域,带动合作机制落地,促成重大战略实施;四是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东博会持续拓展平台功能,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合作向RCEP和“一带一路”合作延伸。邀请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展参会,专设RCEP专题展区、“一带一路”展区,举办RCEP经贸工商高峰论坛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合作共赢。
记者:2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东博会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再出发?
韦朝晖:在东博会创办20周年的重要节点,迎来了“镶钻成冠”的新未来。围绕“镶钻成冠”新理念,第20届东博会着力做好顶层设计,为今后升级发展谋篇布局。
一是全面总结过去。举办东博会20周年成果展,编撰《东博会合作共赢20年》报告书,生动展现东博会20年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同时编撰《东博会志》,首次以地方志形式记录东博会20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
二是展望规划未来。初步编制东博会中长期规划,提出东博会未来5年至10年的升级发展方向,展望东博会美好前景。同时编撰《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商机前瞻》蓝皮书,指导企业知惠享惠,服务实体经济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塑造品牌影响力。发布东博会20周年主题纪念画、纪念邮资信封、纪念邮折和纪念章,开展东博会20周年征文活动、摄影大赛、“20年20人”“流金20年”专题报道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号彩绘飞机执飞东南亚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