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小城积蓄科创优势

本报记者 马玉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申维祖

在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亩藜麦种子基地,务工人员正在除草。申维祖摄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是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之一。近年来,这个人口不到3.5万人的高原小县,摆脱传统半农半牧经济的束缚,锚定科技这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引擎,建体制、调结构、重研发、引人才,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驱动发展

乌兰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理念,将其列入政府工作重点内容。“我们成立了‘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双一把手工程’,做到‘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明确’。在项目实施中,多次召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会,专门讨论和研究有关科技发展重大事项,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乌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许洪彬认为,县域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建体制、定制度。

有了全县上下“建体制、定制度”的统一认识,在省、州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乌兰县先后编制完成《乌兰县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及《创新型县建设方案》等文件,多方面、多维度谋划全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工作、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全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工作重点,适时制定新的政策法规,扶持、支持的重点向现代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新材料技术、互联网+智慧旅游、现代物流等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倾斜,不断提高全县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努力,2022年8月,该县顺利通过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和省级创新驱动试点县验收,成为青海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

产业融效益高

“如果单位和个人种植藜麦,在州级财政补助300元的基础上,我们县级财政配套补助100元,共计400元(每亩)。目前,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全县藜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种植面积超4000亩。”乌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扎雅夫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提高很有信心。

在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和藜麦标本展示区,千亩藜麦种子基地负责人殷猛说:“2013年,我们与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试种了128个藜麦品种,经过科技人员3年的艰辛努力,成功培育出8个藜麦新品种,并获得青海省首个藜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藜麦一号’成为拿得出、叫得响的当家品种。今年,我们与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又引进600多个藜麦品种展开试种,计划经过培育再增添一部分新品种,为全县和青海乡村振兴作贡献。”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乌兰县利用县域经济产业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开展了农牧产业升级,完成了藜麦、青稞有机农产品和枸杞绿色农产品认证。目前,已认证绿色畜产品3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注册农畜产品商标6个。

在打造县域公用品牌过程中,乌兰县积极培育壮大枸杞产业,建成京东、淘宝官网乌兰特产馆,形成了“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路径。依托“茶卡羊”长久形成的品牌优势,建立了集养殖、屠宰、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与网购平台达成茶卡羊网销合作伙伴协议,以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引人才添活力

“2016年,我们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引种150多个菊花品种,把菊花原产地从海拔1600多米提升到了3000米的高原,这是菊花种植史上的重大突破。经过筛选,目前公司种植的黄菊和金丝皇菊有效药用成分的绿原酸、木犀草苷分别高出2015年版国家药典标准的7.88倍、1.61倍,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更加明显。”乌兰县康鸿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明军对7年来付出的努力感到欣慰。

在青海省七色麦香食品有限公司,藜麦小饼干从长长的生产线进入包装车间。该公司总经理马长清介绍:“通过这几年创新,公司已取得了12项专利,今年5月还参加了中关村中国科技博览会,产品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好评。”

在乌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从山东聘请的6名果蔬种植技术员,引进了优良高端果蔬品种20多种,种植果蔬2500亩,蔬菜年产量5500吨。

为充分激发科研队伍活力,乌兰县创新人才应用模式,放大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政策红利,通过建立专家智囊团、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高校共同建立“异地人才支持孵化中心”“互联网+专家”诊断模式等方式,柔性引进了南京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专家12人,并为专家颁发科技专家聘书,为全县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活力,开拓新思路。自2020年以来,选派本地区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62人,完成科普推广培训10期,在设施农业、智慧旅游等方面培养出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在创新型人才的带动下,截至目前,乌兰县获批省级科技型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2023-08-13 本报记者 马玉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申维祖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8986.html 1 <p> 西部小城积蓄科创优势 </p> /enpproperty-->